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当归流浸膏

当归流浸膏

《中国药典》:当归流浸膏

药方名称当归流浸膏

来源本品为当归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特异,味先微甜后转苦麻。

炮制当归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漉液近无色或微黄色为止,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850ml,混合,用70%乙醇稀释至1000ml,静置数日,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ml,一日9~15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单味制剂操作工艺》:当归流浸膏

药方名称当归流浸膏

处方当归100g。

制法上为粗末,按渗漉法,用70%醇湿润4小时,再以70%醇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35ml/50公斤之速度渗漉,收集初滤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使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用60℃以下之温蒸发至软膏状,加入初漉滤液850ml混合,用70%醇稀释,使每ml含总提取物300mg时,静置2~3天后,取上层清液过滤即得。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行气止痛,滑肠润燥。主妇女胎前产后诸病;痈疽疮疡;瘀血作痛;血虚肠燥的便秘。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8ml,日服2次。

摘录《中药单味制剂操作工艺》

猜你喜欢

  • 伏龙肝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伏龙肝汤药方名称伏龙肝汤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5克生姜15克甘草艾叶赤石脂桂心各6克制法上七味,哎咀。功能主治主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成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 加味天麻散

    《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天麻散药方名称加味天麻散处方天麻4钱,白附子(炮)3钱,天南星(炮)3钱,半夏(烫洗7遍,姜制)3钱,干蝎(炒)2钱,钩藤3钱,广皮2钱。功能主治燥湿祛风。主产后发痉。产妇形体

  • 石韦饮子

    药方名称石韦饮子处方石韦(汤浸,刷皮)瞿麦木通各30克 陈橘皮茯苓芍药 桑白皮人参黄芩各22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气淋,小便涩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7.5克,煎至200毫升,

  • 真应散

    药方名称真应散处方白石英120克(通明者,以生绢袋盛,用雄猪肚一个,入药在内,线缝定,煮熟取药出,再换猪肚1个,如前法煮,三煮后取药出,控干,研)功能主治治远年喘急,不能眠卧,百药无效者。用法用量上药

  • 化坚膏

    《点点经》卷三:化坚膏药方名称化坚膏处方昆布、海藻、桃仁、红花、半夏、乳香、黄连、大黄、没药、黄柏、知母、寸香、瓦茎(煅)各等分,活脚鱼(不拘大小)1个,苋菜1把。制法用清油(即芝麻油)1斤半,浸1日

  • 称病散

    药方名称称病散处方川牛膝(去芦,酒浸)、当归(去尾,酒浸)、官桂(不见火)、白术、黄耆(去芦)、独活、生姜、白僵蚕、甘草、寄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因产走动,血气升降,失其常度,流滞关节,筋脉引急,

  • 麻黄定喘汤

    《张氏医通》卷十三:麻黄定喘汤药方名称麻黄定喘汤处方麻黄(去节)2.4克杏仁14粒(泡,去皮、尖,研)厚朴(姜制)2.4克款冬花(去梗)桑皮(蜜炙)苏子(微炒,研)各3克甘草(生炙)各1.2克黄芩半夏

  • 玉液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玉液汤药方名称玉液汤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30克制法上二味,粗捣筛。功能主治去痰涎,利胸膈。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00毫

  • 犀角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犀角汤药方名称犀角汤处方黄柏4.5克黄芩4.5克白头翁3克黄连6克当归3克牡蛎4.5克(熬)犀角(屑)1.5克艾叶1.5克石榴皮4.5克桑寄生3克甘草3克(炙)制法上十一

  • 参耆附子汤

    药方名称参耆附子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炙)2钱,附子(制)1钱半,甘草(炙)1钱,白术1钱5分。功能主治面白鼻冷,阳气大虚。虚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会约》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