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苓丸

桂苓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暑月烦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小便赤少。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新汲水或熟水嚼下;化下亦得。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去粗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8丸。

功能主治大解暑毒。主水饮停留胸腹,短气眩晕,面足浮肿,小便不利;肾气上逆,水冷为痰,逆冲膈上。头眩心忪,面目壅厖,心胸注闷,不思粥食,两胁胀满,腰腿沉重,遍身黄色,时复自汗。冒暑大渴,饮水过多伏冷,见食欲呕,小便赤少,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桂苓饮”(见《张氏医通》)。

摘录《局方》卷二(绍兴续添方)

《三因》卷五:桂苓丸

药方名称桂苓丸

处方桂心2两,白术2两,赤茯苓3两,乌梅肉1两半,干生姜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消痰饮,宽胸膈。主伤暑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至2丸,嚼细,熟水送下。

摘录《三因》卷五

猜你喜欢

  • 赤小豆粥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粳米。功能主治利小便,消水肿脚气,辟邪疠。主用法用量煮粥服。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朱氏集验方》卷四:赤小豆粥药方名称赤小豆粥处方赤小豆(炒

  • 黛蝎煎

    药方名称黛蝎煎处方青黛1钱,钩藤1钱半,荆芥1钱半,赤芍1钱半,连翘1钱半,羚羊角8分,甘草8分,山栀1钱,木通1钱,全蝎3个。功能主治肝经风热,挛搐惊悸,及郁火疹斑、疝瘕、疮症、厥阴风火之候。用法用

  • 沉香除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除气丸处方当归、青皮、甘草、木香、沉香、白豆蔻、槟榔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水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气病愈后。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水送下。注意服白粥100日,忌盐并房事。摘录《普

  • 化气四物汤

    药方名称化气四物汤处方川芎、赤芍、青皮(去瓤)、陈皮、香附、槟榔、木香、乌药、莪术(醋炒)、川乌(火炮,去皮尖)、三棱(醋炒)、石菖蒲、良姜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气逆上攻,胸胁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艾灰散

    药方名称艾灰散处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烧灰细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 椒蜡丸

    药方名称椒蜡丸处方川椒(去目枝并合口者,酒浸1宿,焙干,摊铫内,去汗,令润,研,去白)、桃仁(去皮尖,麸炒紫色)、杏仁(去皮尖)、茯苓(白者,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3两熔过,调前药为丸,如

  • 黑白神丹

    药方名称黑白神丹处方大鳗鲡1条,积久瓦便壶1个(先用甘草、黑大豆汤浸7日后再换汤浸,如此7次)。制法鳗须斤外者,清水养之5日,装入壶内,箬扎口,黄泥厚涂,炭火围煅,须煅半周时,俟冷敲出,取鳗碱炭,研极

  • 杏子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药方名称杏子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干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

  • 风痰麻木风湿药酒

    药方名称风痰麻木风湿药酒处方大生地10两,酸枣仁(炒),当归身2两,海桐皮2两,羌活2两,川萆薢(风湿加此2味)2两,地骨皮1两5钱,川牛膝1两5钱,桂枝5钱,甘草5钱。制法火酒20斤,窨7日后,即可

  • 还少乳乌丸

    药方名称还少乳乌丸处方何首乌60克枸杞子30克牛膝30克(酒浸)茯苓30克黄精30克 甘桑椹30克天门冬(去心)30克麦门冬(去心)30克 生地黄120克(酒浸,晒干)熟地黄30克(酒浸)制法上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