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术养脾丸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用姜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医略六书》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2两(炒),炙草5钱,苍术1两(炒),川椒2两(炒),木香1两,茯苓3两,砂仁1两(炒),干姜1两(炒)。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益脾养胃,补火温中。主胃虚寒湿,腹痛泄泻,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煎化,温下。

各家论述脾虚胃弱,寒湿内滞而不能健运,故腹痛不止,泄泻不已焉。川椒补火温中,白术健脾燥湿,人参扶元补胃气,苍术燥湿强脾土,干姜暖胃祛寒,茯苓和脾渗湿,木香调气化,砂仁醒脾胃,炙草缓中益胃也。丸以米粥,下以米饮,总取益脾养胃之功,洵为补火温中之剂。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保命歌括》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平胃散1斤,川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为末)4两。

制法上用蒜、枣2味捣成膏,和平胃散、椒末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壮胃,顺气温中。主脏寒脾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酒或米饮、盐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腌藏阴物。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猜你喜欢

  • 豆连散

    药方名称豆连散处方赤小豆、黄连(去须)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下注疮。用法用量先用温盐浆水洗令净,次将药散用猪胆汁调涂之,每日3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 九仙山何处士黑神丸

    药方名称九仙山何处士黑神丸别名黑神丸、九仙丹处方巴豆(新好者)1两(轻捶去皮,以长流水约两碗,浸1宿,然后更煮30-50沸后冷,粗去心膜,以布子拭去水,然后研如膏,用厚纸10数张裹,以重物压去油用),

  • 附子赤石脂丸

    《杨氏家藏方》卷七:附子赤石脂丸药方名称附子赤石脂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取末)2两,赤石脂(研细)1两。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老人、虚人肠胃虚寒,洞泄不禁。用法用量每服50丸

  • 丹参饮

    药方名称丹参饮处方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0克功能主治主心痛、胃脘诸痛。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服。摘录《时方歌括》卷下

  • 正骨紫金丹

    药方名称正骨紫金丹别名正骨紫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处方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30克当归头 莲肉 白茯苓白芍各60克 丹皮15克甘草9克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行气活

  • 熟干地黄煎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煎处方白芷石斛苁蓉细辛防风卷柏厚朴白茯苓白术甘草桂干姜山药禹余粮石膏赤石脂泽兰叶芜荑各30克 川椒人参225克杜仲蛇床子续断艾叶各110克当归熟地黄牛膝五味子川芎各225克藁本210克

  • 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

    药方名称泻热半夏千里流水汤处方半夏宿姜各9克 生地黄15克酸枣仁9克黄芩3克远志茯苓各6克秫米6克制法上药八味,哎咀。功能主治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用法用量以长流水5升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三千遍,澄

  • 肉豆蔻圆

    药方名称肉豆蔻圆处方诃黎勒皮、龙骨、木香,各三分;丁香三两,肉豆蔻仁、缩砂仁,各一两;赤石脂、白矾灰,各半两(枯)。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粟米饮和搜,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冶气泻,疗脾胃气虚弱,饮食减

  • 家传正气散

    药方名称家传正气散处方苍术、陈皮、厚朴、藿香、半夏、乌药、枳壳、香附子、大腹皮、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心腹胀满,或出远方,不服水土。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 加减草宝汤

    药方名称加减草宝汤处方黄耆4两,熟干地黄(汤泡十次)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当归(酒浸)1两,白术1两,半夏(汤泡七次)1两,白芍药1两,五味子1两,桂1两,甘草半两(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