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胃散

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清胃散

药方名称清胃散

处方地黄当归身各0.9克牡丹皮1.5克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O.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

功能主治清胃凉血。治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备注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以清胃中积热;生地、丹皮滋阴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散火解毒,兼为阳明引经之药。五药配合,共奏清胃凉血之功。

摘录脾胃论》卷下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胃散

药方名称清胃散

处方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小儿热蓄于胃,牙根肿如水泡,胀痛难忍,名曰重龈。

用法用量用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胃散

药方名称清胃散

处方人中白9克青黛4.5克白芷4.5克 杭芍4.5克 生石膏6克冰片3克牛黄1.5克麝香0.3克

功能主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共为极细末,上患处。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猜你喜欢

  • 卢同散

    药方名称卢同散处方款冬花、井泉石、鹅管石、钟乳石、官桂、甘草、白矾、佛耳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咳嗽喘急。用法用量每服1钱,竹筒子吸吃,日3次。摘录《宣明论》卷九

  • 华盖丹

    药方名称华盖丹处方黑铅5斤。制法铸如方响片子,以铁筋穿作窍,以绳子穿之;用净瓷瓮子盛米醋1斗,将铅片子悬排于瓮子口,可去醋1寸已来,以纸密封瓮口;每7日1度,开取铅片子出,于净纸上以蓖子轻手掠取霜;但

  • 丁泥散

    药方名称丁泥散处方孩儿茶1钱半,珍珠(煅)5分,乳香2分,没药2分,冰片1分,丝线(烧灰存性)7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阴疮。用法用量先用槐枝、葱白、盐、甘草共熬汤淋洗干净,候干,掺此药,约厚1文钱,

  • 和金汤

    药方名称和金汤处方麦冬5钱,苏叶1钱,桔梗2钱,甘草1钱,茯苓3钱,黄芩1钱,半夏5分,百合3钱。功能主治水亏火旺,肺郁,咳嗽气逆,心胁胀满,痛引小腹,身不能反侧,舌干嗌燥,面陈色白,喘不能卧,吐痰稠

  • 二十四味轻脚丸

    药方名称二十四味轻脚丸处方当归(酒浸,晒)1两,川芎1两,萆薢(盐水煮干)1两,羌活1两,杜仲(姜制,炒)1两,石楠叶1两,薏苡仁1两,大鸡心槟榔1两,华阴细辛1两,枳壳1两,苍术(炒)3分,五加皮3

  • 防风黄连汤

    药方名称防风黄连汤处方黄连半两,大黄半两,防风半两,远志半两,茯神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伤寒后,心风狂妄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服。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 骨皮清膈散

    药方名称骨皮清膈散处方黄芩2钱5分,石膏7分,滑石7分半,地骨皮5分,当归5分,知母5分,桑白皮5分,紫菀茸(蜜炒)5分,白茯苓5分,桔梗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麻后毒流于肺经,肺中伏火,金虚叶焦,气

  • 格楞藤饮

    药方名称格楞藤饮处方格楞藤不拘多少。制法上捣汁。功能主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频呷,吐出恶涎立效。摘录《疡科选粹》卷三

  • 地扁竹散

    药方名称地扁竹散处方射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恶疮。用法用量每用小钱抄末3字许,温酒调下。病在上即微吐,在下即微泻。仍用麒麟竭膏收敛疮口。摘录《医统》卷九十三

  • 白丸子散

    药方名称白丸子散处方青州白丸子(生料)、加木香、丁香、橘红、天麻、全蝎(去毒足)、僵蚕(炒,去嘴足)各少许。功能主治肝木克脾土,风痰壅盛,咳嗽,直至嗽顿,饮食痰物俱吐尽,方少定。摘录《得效》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