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雪通中散

红雪通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红雪通中散

药方名称红雪通中散

处方赤芍药、人参(去芦)、槟榔枳壳(去瓤.麸炒黄)、淡竹叶甘草(生用)、木香,各二两;羚羊角屑、升麻黄芩,各三两;栀子(去皮)、葛根、桑白皮木通大青(去根)、蓝叶,各一两半;川朴硝十斤,苏枋六两,朱砂(细研)一两,麝香(细研)半两。

炮制上药除朱砂麝香外,并细,以水二斗五升,煎至九升,去滓,更以绵滤过,再以缓火煎令微沸,然后下朴硝,以柳木篦搅勿住手,候凝,次下朱砂麝香等末搅令匀,顿新瓷盆中,经宿即成矣,细研,

功能主治治烦热黄疸,脚气温瘴,解酒毒,消宿食,开三焦,利五脏,爽精神;除毒热,破积滞,去脑闷,治眼昏,头痛鼻塞,口疮重舌,肠痈喉闭,及伤寒狂躁,胃烂发斑等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新汲水调下,更量老小虚实,临时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卷五:红雪通中散

药方名称红雪通中散

处方大青(别研)1两,消石5斤(煎药后下),丹砂(别研)半两,桑根白皮1两,羚羊角(镑)半两,苏枋木2两,栀子仁15枚,槐花1两,升麻1两半,淡竹叶1握,诃黎勒15枚(去核),大腹5枚(锉),槟榔5枚(锉)。

制法上药除别研丹砂、大青外,余为粗末,用水1斗浸一宿,煎至5升,去滓,入银石锅,即下消石、丹砂、大青,不住手搅,候减尽水,即成红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捣罗为末,却用瓷瓶子盛,不得泄气。

功能主治风疾,及一切滞闷不通,亦治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小儿半钱匕,临卧用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猜你喜欢

  • 流气饮子

    《全生指迷方》卷三:流气饮子药方名称流气饮子处方紫苏叶青皮当归(洗)芍药乌药茯苓桔梗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姜汁和,阴干)黄耆枳实(麸炒,去瓤)防风各15克甘草(炙)橘皮(洗)各23克木香7.5克

  • 龙脑甘露丸

    药方名称龙脑甘露丸处方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甘草末2两,天竺黄2两,龙脑2分。制法糯米膏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风热心躁,口干狂言,浑身壮热,中诸毒及一切风热

  • 火筒散

    药方名称火筒散处方蚯蚓粪4钱,乳香2钱,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头风。用法用量用纸筒自下烧上,吸烟搐鼻内。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五

  • 地黄汤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地黄汤药方名称地黄汤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白蔹栀子仁黄连黄柏当归赤芍射干大黄甘草(生用)各10克制法上药细锉。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

  • 巴豆油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巴豆油膏药方名称巴豆油膏处方巴豆4克蛇床子4克大黄4克 海桐皮4克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制法前五味药,共研为细末,再以麻油、凡士林调膏。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

  • 定痛当归散

    药方名称定痛当归散别名定痛散处方当归2两,川芎2两,赤芍药2两,白芍药2两,熟地2两,羌活2两,独活2两,牛膝2两,续断2两,白芷2两,杜仲2两,川乌(炮)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肉桂1两,南木香5

  • 蜜犀丸

    药方名称蜜犀丸处方槐角(炒)120克当归川乌玄参(炒)各60克麻黄茯苓(乳拌)防风薄荷甘草各30克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5克冰片1.5克(另研)制法先以前十味为末,后入冰片和匀,炼蜜为丸,樱桃

  • 黄连葛根汤

    药方名称黄连葛根汤处方黄连(酒炒)、葛根、升麻、甘草。功能主治麻后泄泻及便脓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 橘皮枳实生姜汤

    《金匮要略》卷上:橘皮枳实生姜汤药方名称橘皮枳实生姜汤别名橘枳姜汤(《金匮要略》卷上)、橘枳生姜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处方橘皮12克枳实2.5克生姜6克功能主治治胸痹,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

  • 家秘补肝汤

    药方名称家秘补肝汤处方当归、白芍药、生地、川芎、青皮、香附、木通、苏梗、钩藤。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气不调,致内伤胁痛者。摘录《症因脉治》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