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蜡煎散

蜡煎散

杨氏家藏方》卷八:蜡煎散

药方名称蜡煎散

处方百合(去苗)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干山药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黄明鹿角胶(炙,如无,以阿胶代之)杏仁(去皮、尖、双仁者不用,麸炒黄,别研)各等分

制法上九味,哎咀,将杏仁别研拌匀。

功能主治治久嗽不止,痰多气喘,或虚劳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黄蜡一皂角子大,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鸡峰》卷十一:蜡煎散

药方名称蜡煎散

处方防风、桑白皮甘草各等分(米泔浸1日)。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壅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蜡1块子同煎,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更不须丸。

摘录《鸡峰》卷十一

普济方》卷二三五引《医学切问》:蜡煎散

药方名称蜡煎散

处方鸡冠花子1钱,木香1钱,人参(盐炒,去芦)半两,马尾勃半两,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鳖甲(醋炙)半两,款冬花半两,糯米1勺,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黄蜡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五引《医学切问》

御药院方》卷五:蜡煎散

药方名称蜡煎散

处方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两,桑白皮(炒)1两,桔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1两,紫苏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顺肺气,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主

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有茶花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黄耆芍药汤

    《兰室秘藏》卷中:黄耆芍药汤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处方葛根羌活各15克升麻30克 炙甘草60克白芍药黄耆各9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

  • 楝实膏

    药方名称楝实膏处方楝实(去核,炒)1两,槐子1两。制法上并拍碎,用狗脂、鹅脂各4两,同于铜铫内,以文武火煎10-20沸,去滓,入在瓷合中,候凝。功能主治灭瘢痕。主小儿疹痘穴后。用法用量涂瘢痕,1日2次

  • 槐角煎

    《杨氏家藏方》卷二:槐角煎药方名称槐角煎处方槐角4两(慢火麸炒黄黑),荆芥穗3两,菊花2两,皂角(去皮弦子,酥炙黄)1两。制法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功能主治治风凉血。主头目旋运,涕唾稠

  •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处方桂枝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麻黄6克细辛6克附子5克(炮)功能主治温经

  • 升阳顺气汤

    药方名称升阳顺气汤别名强胃汤(《脾胃论》卷下)。处方黄耆30克半夏9克(汤洗七次)草豆蔻6克神曲(炒)4.5克升麻柴胡当归身陈皮各3克甘草(炙)黄柏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

  • 独胜丹

    药方名称独胜丹别名独胜散处方白茄蒂不拘多少,冰片少许。制法阴干,瓦上炙燥,为细末,加冰片少许,收固。功能主治一切牙疳,穿腮破唇。用法用量吹患处。摘录《玉钥》卷上

  • 参耆建中合二陈汤

    药方名称参耆建中合二陈汤处方潞党参1钱半,棉耆1钱半,川桂枝5分,生白芍1钱半,炙甘草8分,姜半夏1钱半,炒广皮1钱,浙茯苓3钱,饴糖3钱,鲜生姜8分,大红枣4枚。功能主治调脾胃,和营卫。主寒霍乱。用

  • 姜附丹

    药方名称姜附丹处方生姜(切片)5两,川附子(炮,切片,童便浸,再加姜汁炒干)5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消阴。主伤寒阴证,痈疽发背,心胸作痛,心腹痞闷,喉庳,颐项肿,汤水不下;及虚劳发热,咳嗽

  • 水仙膏

    药方名称水仙膏处方水仙花根不拘多少制法上药剥去老赤皮与根须,入石臼捣如膏。功能主治治湿毒外肿,一切痈疮。用法用量敷肿处,中留一孔出热气,干则易之,以肌肤上生黍米大小黄疮为度。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 龙沙丸

    药方名称龙沙丸处方天麻半两,芎藭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踯躅花半两,藿香叶半两,紫葳(即凌霄花)半两,干蝎(去土,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白芷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