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道主

东道主

本指东路上的主人。后泛指居停主人,亦称以酒食请客者为东道主。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合兵伐郑。在兵临城下之际,郑文公派遣烛之武夜往秦营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大国攻打郑国,郑国肯定灭亡。如果灭掉郑国对你有好处,你劳师动众当然值得。但是,晋国在我们两国之间,要把郑国收归秦有,您知道这是无法办到的。这样看来,您又何必灭郑而便宜晋国呢?晋国实力增强一分,您的国力就削弱一分。如果留下郑国作为东道主,你们如果有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应所需物品,这对你们没有任何坏处……秦穆公听了这番话非常赞成。立刻与郑人订立盟约并派兵帮其把守,自己则率军而还。

【出典】:

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例句】:

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一二四《复杨都督书》:“武林游目,大是佳事,况重之以东道主哉”!


偏正 指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于此卧云松。”△多用于称呼方面。也作“东道交”、“东道主人”。


生活中,以酒食请客者为 “东道主”,请客即为 “作东”、“做东道”。

东道”是什么意思呢? 怎么同请客有关系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着这样一件事: 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在危急之际派烛之武去离间秦晋联盟。烛之武对秦君说:“我们郑国跟你们秦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一个晋国,如果我们郑国被灭亡了,只能是使晋国的版图扩大了; 晋国强大了,对你们秦国也会有威胁啊! 如果让我们郑国存在下去,那么贵国以后到东方远行的使者,在东道上如果缺吃少用,我们会提供、招待呀! 这对贵国有什么不好呢?”烛之武后面的话原文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使者) 之往来,共 ( 供)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在秦的东边,可以提供秦国使者的食宿,故称为 “东道主”,意即 “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君听罢此言,甚觉有理,便撤回了围郑之军,还派人帮助郑国守卫。

后世遂以用酒食招待客人 ( 请客) 者为 “东道主”。


【词语东道主】  成语:东道主汉语词典:东道主

猜你喜欢

  • 曲突薪

    同“曲突徙薪”。清 丘逢甲《送何士果同年之京兼寄怀梁诗五孝廉》诗:“榑桑持节旧词臣,事去空怀曲突薪。”

  • 留香

    《隋书.长孙晟传》:“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

  • 带惊剩眼

    源见“沈约瘦”。形容身体消瘦。宋贺铸《望湘人》词:“被惜馀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 口如悬河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后因以“口如悬河”形容人能言善辩,滔滔不绝。《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见“口若悬

  • 拄笏悠然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为官有闲情,悠然自得。宋辛弃疾《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词:“近来堪入画图看,父老愿公欢。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

  • 颜回瓢饮

    同“颜回箪瓢”。北周庾信《拟连珠》之四十:“是以颜回瓢饮,贤庆封之玉杯。”

  • 海绡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中鲛人所织龙纱。唐李贺《秦王饮酒》诗:“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词语海绡】   汉语大词典:海绡

  • 侯芭酒

    源见“载酒问奇字”。指入学敬师的礼物。周达《呈陈拾遗先生》诗:“官闲客载侯芭酒,诗好奴安颖士贫。”

  • 索米金门

    同“索米长安”。清尤侗《十二时.观猎》词:“索米金门,摊书玉局,见猎空欢喜。”

  • 铁绰铜琶

    同“铁板铜琶”。清 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铁绰铜琶,醉歌齐动,藉芳草分甘受用。”【词语铁绰铜琶】  成语:铁绰铜琶汉语大词典:铁绰铜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