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凌云健笔

凌云健笔

凌(líng灵)云:直上云天;升向空中。此典指司马相如善于用笔写文章,使人读后如遨游天空。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才气非凡。司马相如进献《大人赋》之后,汉武帝阅览大为高兴,飘飘然有直上云天之气概,好像遨游于天地之闾。此典又作“赋有凌云称”、“凌云之势”、“多才飘飘气”、“赋就凌云”、“凌云气”。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63页:“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即《大人赋》),天子大说(yuè月,同“悦”,高兴),飘飘(飘飘然,得意样子)有凌云之气(势),似游天地之閒(通“间”)意。”

【例句】:

南朝梁·江淹《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唐·元稹《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宋·杨亿《刘校理属疾》:“多才最许飘飘气,少别还销黯黯魂。” 明·汤显祖《紫钗记》:“青云路有,赋就凌云奏,望朝云徘徊意久。” 明·余怀《水龙吟》:“白发l临头,黄金去手,负凌云气。”


【典源】《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 (字长卿) 有文才,擅辞赋,曾作《子虚赋》和《上林赋》,汉武帝读了,极口赞美赋中所述的上林苑之事。司马相如见武帝喜好仙道,就对武帝说:“上林苑之事并不完美,还有更美的。我曾作《大人赋》,尚未写完,请允许我完成后上奏奉献给您。”相如认为群仙都居住在山泽之间,形容枯瘦,这不是帝王的仙意,于是写就《大人赋》,极力铺陈渲染神仙事。相如将《大人赋》奉献给武帝,武帝读后大喜,觉得自己也飘飘欲仙,仿佛在天地之间凌云遨游。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文笔纵横,才气非凡。

【典形】 多才飘飘气、赋就凌云、赋有凌云称、凌云健笔、凌云气、凌云之势、马卿词赋、赋凌云、蜀客赋高、凌云赋、马卿赋、凌云笔、献赋欲凌云。

【示例】

〔多才飘飘气〕 宋·杨亿《刘校理属疾》:“多才最许飘飘气,少别还销黯黯魂。”

〔赋就凌云〕 明 · 汤显祖 《紫钗记》:“青云路有,赋就凌云奏,望朝云徘徊意久。”

〔赋有凌云称〕 南朝梁·江淹《别赋》:“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

〔凌云健笔〕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凌云气〕 明·余怀《水龙吟》:“白发临头,黄金去手,负凌云气。”

〔凌云之势〕 唐·元稹《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猜你喜欢

  • 栗尾笔

    用栗鼠的尾毛做的一种名贵的毛笔。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蔡君谟既为余书《集古录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劲,为世所珍。余以鼠须栗尾笔,铜绿笔格,大小龙茶,惠山泉等物为润笔。君谟大笑,以为太清而不俗。”宋

  • 神蛛庙

    晋.袁山松《郡国志》:“荥阳有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汉高祖为雍齿所追,投匿井中。有蜘蛛结网蔽其井口,得脱。汲黯为荥阳守,为立神珠庙。”(引自《佩文韵府》卷七“神蛛”下注)这是一个宣扬汉德

  • 欢门

    北宋汴京酒店门口的彩楼,用五彩装饰,称“欢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词语欢门】   汉语大词典:欢门

  • 桂枝片玉

    源见“郤诜丹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并列“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缩语。比喻登科及第。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

  • 响振林木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或乐曲声高亢激越。唐白行简《李娃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歔掩泣。”

  •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只狗看见了人叫,很多狗听到了叫声也跟着叫。 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语出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晋书.傅玄传附子咸》:“咸复以亮辅政专权,又

  • 炊熟黄粱

    源见“黄粱梦”。喻指醒悟之时。清陈廷敬《邯郸道上》诗:“炊熟黄粱已是迟,海门归路几人知?”

  • 刿目鉥心

    刿:( ㄍㄨㄟˋ guì ):刺伤。鉥( ㄕㄨˋ shù ):用针刺。 伤目刺心。 犹言“呕心沥血”。语出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虽复穷

  • 燕颔虎颈,飞而食肉

    颔( ㄏㄢˋ hàn ):下巴颏。 形容相貌威武,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明.李清《檮杌闲评》二〇回:“小山道:

  • 祥缟

    《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后因以“祥缟”指居丧。《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词语祥缟】   汉语大词典:祥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