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迹

发迹

旧谓人由贫贱低微而到得志显达。《后汉书.耿弇传》:“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耿弇( ㄧㄢˇ yǎn 奄):东汉茂陵人,光武时,以功封好畸侯。


发迹”指由隐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的情况。

“发”有许多义项,这里义为 “显现”或 “显露”。 《左传·昭公元年》: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杜注: “发,见也。”显现或显露而后可见。

“迹”指足迹。《说文·辵 ( chuò) 部》“迹”段注: “《庄子》云:‘夫迹,履之所出。’”履之所出,即谓足迹。

因此, “发迹”之意,就是显现出了迹象。这当然是字面的意思。它的隐喻意义在于: 原来并无什么踪迹,现在却明显地看得出来了。也就是说,原来是个微不足道的、卑微的人,现在却飞黄腾达、做官了、当领导了。或者说,原来穷困潦倒,现在却大富大贵,人人皆知了。这种情况便称为 “发迹”。

“迹”,在这里隐含着 “地位”、“财富”的意义; “发”,在这里还有 “暴发”,突然产生的意义。因此,确切地说, “发迹”就是突然地由卑微到显贵或由穷困到富有的情况。


【词语发迹】   汉语词典:发迹

猜你喜欢

  • 麟送徐卿宅

    源见“麒麟儿”。谓生得佳子。明高启《戏婴图》诗:“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 璇玑图

    晋代窦滔妻苏蕙所织回文诗图。唐武则天《璇玑图序》:“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赴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

  • 风遥牛马

    同“风马牛不相及”。清无名氏《偷甲记.甲圆》:“小弟追甲入山,自当归咎于彼;将军风遥牛马,何以怅望略同?”

  • 休休

    《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晚年为文,尤事放达,尝拟白居易《醉吟传》,为《休休亭记》,曰:‘司空氏祯贻溪之休休亭,本名濯缨亭,为陕军所焚,天复癸亥岁,复葺于壤垣之中,更名曰休休。休,休也,美也,既

  • 可怜无补费精神

    可怜:可惜。 无补于世,浪费精神,令人可惜。 多用作对枉费精神于事无补的慨叹。语出宋.王安石《韩子》:“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大蚂蚁。撼:摇动。 蚍蜉想摇动大树,可笑它不自量力。语出唐.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兄弟怡怡

    怡怡:和顺的样子。 形容兄弟和睦相处。语出《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五代.南唐.阙名《对背侍从征判》:“顺弟南风吹棘,兄弟怡怡。”鲁迅《彷徨.弟兄》:“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

  • 补天漏

    同“补天”。唐杜甫《九日寄岑参》诗:“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 唐衢哭

    同“唐衢痛哭”。宋陈与义《入城》诗:“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 雪案萤窗

    源见“孙康映雪”、“囊萤照读”。谓勤学苦读。元吴昌龄《张天师》一折:“〔小生〕雪案萤窗,辛勤十载,淹通诸史,贯串百家。”见“雪窗萤几”。元·白朴《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苦攻经史,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