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向壁虚造

向壁虚造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指在汉朝时,有许多人对鲁恭王从孔子故居的墙壁中发现古文经书这件事不相信,认为是向着孔子故宅的墙壁虚构出来的。后因以“向壁虚造”作为凭空捏造的典故。茅盾《我们的文坛》:“我们唾弃那些向壁虚造的‘革命英雄’的罗曼司,我们也唾弃那些印板式的‘新偶象主义’。”


见“乡壁虚造”。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3章:“盖解释意义,不可~也。”→闭门造车


向壁虚造”喻指凭空想象或凭空捏造。

“虚造”与 “向壁”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此语同鲁恭王有关。

鲁恭王,西汉景帝之子,名刘馀。初为淮阳王,平定 “吴楚七国之乱”后,徙为鲁王,谥 ( shì) 曰共 ( 恭) 王。他曾经为了扩建自己的宫室, “坏孔子宅”( 旧宅) ,在夹墙中得到了许多古文经书( 即 “孔壁古文”) 。据 《说文·序》记载,这些古文经书包括有《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等。“世人大共非訾 ( zǐ,诋毁) ,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 ( 向) 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段注: “此谓世人不信壁中书为古文,非毁之,谓好奇者改易正字,向孔氏之壁凭空造此不可知之书,指为古文。”“向壁虚造”之语缘此而来。

不过,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孔壁古文之事,《汉书》有记而 《史记》未载,故学者尚疑。


【词语向壁虚造】  成语:向壁虚造汉语词典:向壁虚造

猜你喜欢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因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 有物有则

    物:事物。则:法则,规律。 有事物,就有法则。 意谓世上每一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因此把握这些规律便很重要。语出《诗.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告子上》:“《诗

  • 郇国厨

    同“郇公厨”。清俞樾《驻云飞》曲:“甘脆肥酿,郇国厨中品最丰。”【词语郇国厨】   汉语大词典:郇国厨

  • 楚才晋用

    源见“楚材晋用”。比喻用才不当。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并列 比喻用才不当。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

  • 问鸮

    《史记.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贾生……乃为赋以自广。”其词有:“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数之度兮,语予其期。’”参见“鵩鸟赋”条。汉.

  • 写芭蕉

    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引陆羽《怀素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乃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酒。”后遂以此典故喻大量书写。元.张可久〔中吕

  •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

  • 在原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词语在原】   汉语大词典:在原

  • 丢三忘四

    形容记忆力不好。《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大不象先了。”也作“丢三落四”。《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

  • 机动惊鸥

    源见“鸥鹭忘机”。谓怀机心俗念必与世不和。宋李昴英《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词:“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