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

也作吹毛索疵,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剔毛病,寻找过错。韩非子认为,古代识大体的人,天地万物无所不知,胸怀象江河、山谷一样宽阔,一年四季,云驰风动,无不在其预料之中。他们不以小聪明来困惑自己,不以个人好恶而影响政治主张。而是以法术决定国家治乱,以赏罚来区别是非,顺乎天理,不伤情性,不去吹开毛发寻找皮肤上的小毛病,也不洗涤污垢以寻找别人的隐私。

【出典】:

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论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冤。”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扶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连动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硬寻差错。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张贤亮《小说中国》:“但如果我们放眼看看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再~一番,也会发现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民素质比我们‘贵国’更差……”△贬义。描写对人挑剔。 →求全责备 ↔隐恶扬善 通情达理。也作“吹毛求瑕”、“吹毛索瘢”、“吹毛索疵”、“吹毛索垢”、“披毛求疵”、“批毛求疵”、“披毛求瑕”。


解释疵:毛病。本指吹开毛,寻找里面的毛病。现多用来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

出处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韩非子·大体》论述了办事应该着眼于大体,应当把握全局。文章说到,古代能保全大体的人,不以智巧干扰心境,不因私利拖累自身,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律上,把是非的分辨寄托在赏罚上,把物体轻重的辨别寄托在秤具上。不违背天然的常理,不伤害人的真实感情,不吹开毛来挑剔里面的小毛病,不苛刻地考察难以知晓的隐秘。如果依照自然的规律,保全国家的法度,就会君子安乐太平而坏人停止作恶。淡泊少欲,安闲清静,顺应自然的法则,把握事物的大局,就能使人不去触犯法律,这样人们就没有像鱼儿失去水一样的灾祸,天下就很少有行不通的事情。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思维敏捷,才学超人,他的文章经常被人们竟相传诵。有一次,他的《说难》《孤愤》被传到了秦国,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看了后说:“哎呀!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并和他来往交游,死而无憾!”秦国于是发兵攻韩,韩国赶紧把韩非交给了秦国。秦国丞相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他嫉妒韩非的才能,就屡次中伤韩非,韩非就被关进了监狱。李斯随后又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杀了。后人把他的文章编集在一起,就成了《韩非子》一书。

近义求全责备

反义宽宏大量

例句

他总喜欢吹毛求疵,与别人对着干。


【词语吹毛求疵】  成语:吹毛求疵汉语词典:吹毛求疵

猜你喜欢

  • 久旱逢甘雨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天旱已久,遇到一场好雨;身居异乡,遇见旧友;相爱已久,迎来洞房花烛;奋斗数年,盼

  • 遗簪绝缨

    源见“遗簪堕珥”、“绝缨”。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徐珂《清稗类钞.婚姻》:“两家父母亦共饮酒三五斗,以后遗簪绝缨,欢谑无度,数日方止。”并列 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男女杂坐,欢饮无度

  • 偷药

    同“嫦娥窃药”。唐韩偓《无题》诗之二:“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词语偷药】   汉语大词典:偷药

  • 箪食豆羹

    一竹篮饭食,一木碗羹汤,指少量的食物。豆:木制盛器,有底脚,形状略似篆体“豆,字。《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尽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年:年岁。 父母的年纪,子女不可不知道。 表示子女一方面为父母年纪大了还健在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年纪越大越接近死亡而担忧。语出《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丞相车茵

    源见“醉吐相茵”。借指主人待人宽厚。宋韩元吉《满江红》词:“丞相车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无客。”

  • 女士

    《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后因以“女士”为对女子的敬称。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大家闺秀。”【词语女士】   汉语大词

  • 枥马

    同“枥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明刘基《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词语枥马】   汉语大词典:枥马

  • 倡荡之姬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后因以“倡荡之姬”借称从良的妓女。唐白行简《李娃传》:“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

  • 操割

    源见“操刀伤锦”。喻居官处理政事。唐张九龄《在郡秋怀》诗之一:“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词语操割】   汉语大词典:操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