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朱博传》:“(成帝)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唐.颜师古注:“史
凡人:平常人,一般人。貌相:从人的外貌上去判断、辨识。 辨识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貌;人的内在涵蕴很深,就像海水那样不可能用升斗去测量。语出元.无名氏《小尉迟》二折:“老将军,古语有云:‘凡人不可貌相,
见〔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源见“卧游”。称欣赏山水画。清宋琬《吴六益招饮梅花书屋分韵》之三:“画壁游宗炳,请樽对孔融。”
《左传.宣公四年》载:春秋时,楚国司马子良生了一个儿子叫子越椒,令尹子文见他生得“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担心将来会成为使若敖氏灭宗的祸害,便劝子良把他杀死。子良不肯。“子文以为大戚(音qi,忧虑,忧愁
《汉书.陈汤传》:“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汉时,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丞相、大将军等议数日
同“铜雀瓦”。清袁于令《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词语铜雀砚】 汉语大词典:铜雀砚
源见“楚弓楚得”。谓得失皆自家,无须萦怀。宋苏轼《和陶东方有一士》诗:“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后汉书.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由是遂省焉。”后汉时,南海郡有献荔支之劣政。后遂用为刺献荔腐败政治之典。唐.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后以“云集景从”谓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指响应随从者众多。《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主权在下之说,一倡百和,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