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三箭定
同“天山三箭取”。清 丘逢甲《拟杜诸将五首用原韵》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同“天山三箭取”。清 丘逢甲《拟杜诸将五首用原韵》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同“镜里孤鸾”。元白朴《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词:“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
同“楚猴”。宋苏轼《代书答梁先》诗:“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源见“风马牛不相及”。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南朝 陈徐陵《与杨仆射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眘茫茫,风牛南偃。”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
此典指张耳、陈馀由断颈无悔的刎颈之交到互相攻杀。后以此典比喻势利之交,不能善始善终。张耳(?——前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战国末为魏国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令。秦末与陈馀同从武臣北定赵地。武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八〇引《陈留耆旧传》:“刘昆为江陵令,民有火灾,昆向火叩头,即霈然下雨。诏问:‘反风灭火,虎北渡河,何以至此?’昆曰:‘偶然。’帝曰:‘此长者之言也。’”叩头岂能救火,致
参见:鬻拳爱君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孝亲至诚,感动天地。《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词语泣竹】 汉语大词典:泣竹
源见“朱衣点头”。借指科举考试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朱衣使者,执簿随上。”偏正 科举考官。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小生带天聋地哑,外扮~,执簿随上。”△用于科举方面。【
《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意为谨于毫毛,注意小处,却失去了全貌,忽略了大处。并列 绘画时仅注意描画毫毛而忽略整体形貌的协调。比喻做事不考虑大局只注意小枝节。《淮南子·说村训》:“画者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