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同“太阿”,宝剑。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主谓 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宝剑。比喻授人权柄,而自失其位,反遭祸害。李劼人《大波》:“伯英先生因而叹息说:‘老赵何尝知道现在是~。’”△常用于上级的权力被下级所把持。→喧宾夺主。也作“倒持太阿”。


【典源】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网,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今译】 汉代梅福上书说,秦朝无道,残虐百姓,无形中为汉兴创造了条件,如同倒拿着太阿宝剑,将剑柄反交给了楚人 (指陈涉、项羽等)。太阿,也作泰阿,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的宝剑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丧失权力,反为人所制。

【典形】 倒持、倒授国柄、倒太阿、太阿倒持、太阿权倒授。

【示例】

〔倒持〕 宋·张元干《过白彪访沈次律》:“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倒太阿〕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国柄倒太阿,祖训裂堤防。”

〔太阿倒持〕 清·黄遵宪《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呜呼源平霸者起,太阿倒持归将军。”

〔太阿权倒授〕 清·黄遵宪《群公》:“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词语太阿倒持】  成语:太阿倒持汉语词典:太阿倒持

猜你喜欢

  • 春秋非我

    《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徧观是邪谓何?”上文之旨,由自然变化联想到人生,感岁月之无限,叹人生之无常,从而觉得四季时光非为我

  • 笔如椽

    源见“大笔如缘”。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宋苏轼《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词语笔如椽】   汉语大词典:笔如椽

  • 倚门望

    同“倚门倚闾”。唐王维《送友人南归诗》:“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 鱼吹细浪

    源见“瓠巴鼓瑟”。形容乐声美妙动听。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 何逊空阶

    南朝.梁.何逊《何逊集.临行与故游夜别》:“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诗中,有“夜雨滴空阶”之句

  • 管仲随马

    春秋齐管仲随识途老马出迷途的故事。《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用以比喻有经验的人能起带头作用,但一般多

  • 纨扇惊秋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女子色衰失宠。宋贺铸《菱花怨》词:“纨扇惊秋,菱花怨晚,谁共蛾黛?”

  • 田成子杀齐君

    《庄子.胠箧》:“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晋.郭象疏:“田成子,齐大夫陈恒也,是敬仲七世孙。初,敬仲适齐,食采于田,故改为田氏。鲁哀公十四年,陈恒弑其君,君即简公也。割安平至于郎邪,自为封邑。

  • 出入将相

    犹出将入相。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潞公〕出入将相五十年,以太师致仕,年逾九十。”见“出将入相”。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故能~,

  • 观濠

    源见“濠上观鱼”。借指纵情山水,逍遥游乐。唐王起《羡鱼赋》:“窥绿藻,瞰红莲。弹铗之歌愈切,观濠之意弥坚。”【词语观濠】   汉语大词典:观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