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季札挂剑

季札挂剑

指季札重友谊、讲信用,为亡友挂剑,以示追悼纪念。后以此典比喻守诺重信,始终不渝;也用以悼念凭吊亡友。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诸樊的四弟,多次推让君位,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称延陵季子。又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延州来季子。他贤明博学,曾出使列国,观乐于鲁国,论盛衰大势,颇中时要。当季札开始出使,北上途中拜见徐君。徐君喜爱季札之宝剑,口里不好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他的意思,因为出使中原诸国,没有将宝剑赠送给徐君。返回来再到徐国(今江苏泗洪县南),徐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就解下了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旁的树上才离去。随从人员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还将宝剑送给谁呢?”季札说:“不要这样说。我当初在内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君了,难道因为徐君死了,我就可以违背自己的意愿吗!”此典又作“宝剑非所惜”、“解剑”、“剑挂孤松”、“宝剑悬”、“挂坟松”、“留徐剑”、“挂剑”、“延州空挂”、“剑挂宰上”、“坟前剑”、“延陵剑”、“悬剑”、“剑挂”、“赠墓树”、“挂延陵”、“留墓剑”。

【出典】:

史记》卷31《吴太伯世家》1459页:“季札之初使,北过(拜见)徐(古国名。嬴姓。周初徐戎所建,在今江苏境内)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侯国家“上国”。此对吴、楚诸国而言),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zhǒng种)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通“背”,违背)吾心哉!’”

【例句】:

北周·庾信《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明·高启《魏使君见示》:“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袭绝韦前。” 清·王夫之《哀管生永叙》:“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清·陈恭尹《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清·孙致弥《感旧示魏禹平》:“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清·李鍼《杂感》之二:“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典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 (背) 吾心哉!’”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今译】 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 (因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 出使晋国,路经徐国时,拜谒徐君,徐君见了季札所带的宝剑,心中喜爱但不好讲出来。季札也明白,因为要出使上国需要佩剑,当时未献。出使回来,季札又经过徐国,而徐君已死,季札即将剑赠予嗣君,从者谏阻说:“这是吴国之宝,何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呢?”季札说:“我上次未赠,是因为出使需要,但心中已默许了。现在因人死而不赠,是违背本心,这是廉洁的人不为的。”因嗣君一再不受,季札即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守诺重信,始终不渝; 也用以表现悼念凭吊亡友等。

【典形】 宝剑非所惜、宝剑悬、坟前剑、挂坟松、挂剑、挂延陵、剑挂、剑挂孤松、剑挂宰上、解剑、留墓剑、留徐剑、悬剑、延陵剑、延州空挂、赠墓树、挂剑酬知己、延陵轻宝剑、爱剑空徐主、结交期一剑、树头千金剑、相酬无宝剑、把剑觅徐君、宝剑赠君、思挂剑、带丘墓、延陵心、挂剑枝。

【示例】

〔宝剑非所惜〕 三国·曹植《赠丁仪》:“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宝剑悬〕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坟前剑〕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挂坟松〕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挂剑〕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

〔挂延陵〕 清·孙致弥《感旧示魏禹平》:“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剑挂〕 清·王夫之 《哀管生永叙》:“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剑挂孤松〕 北周·庾信《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剑挂宰上〕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解剑〕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留墓剑〕 清·李鍼《杂感》之二:“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留徐剑〕 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悬剑〕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袭绝韦前。”

〔延陵剑〕 明·高启 《魏使君见示》:“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

〔延州空挂〕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赠墓树〕 清·陈恭尹《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猜你喜欢

  • 贲育

    指古代勇士孟贲与夏育。一说都是秦武王时壮士。《史记.汲郑列传》:“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词语贲育】   汉语大词典:贲育

  • 瓜冷镇心

    《南史.儒林传.郑灼传》:“灼性精勤,讲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诵读,其笃志如此。”郑灼勤学多思,诲人不倦,烦心热之苦。瓜熟时,以瓜镇心,再读。后因以咏瓜,或咏笃志于学之典。《西昆酬

  • 跃马弯弓

    见“盘马弯弓”。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其来戍者,又岂不能蓄数十辈健儿,~,以自为功名封殖计耶?”【词语跃马弯弓】  成语:跃马弯弓汉语大词典:跃马弯弓

  • 龙腹竹

    源见“杖化龙”。称拐杖。清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床头示我龙腹竹,夜半风雨疑腾骧。尾烧鳞蜕飞不得,苍皮倔强膺微张。”【词语龙腹竹】   汉语大词典:龙腹竹

  • 星折中台

    同“星坼中台”。《剪灯馀话.连理树记》:“紫焰煌煌明瑀珰,星折中台事岂常?”

  • 谢家草色

    源见“梦惠连”。指春意生机盎然。明吕诚《池亭雅集得回字》:“谢家草色侵衣上,司马琴声到幕回。”

  • 燕颔

    源见“封侯万里”。指封侯之相。唐岑参《送张都尉东归》诗:“封侯应不远,燕颔岂徒然?”亦指武将、勇士。明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烧竹照之八十韵》:“燕颔不醒颓锦帐,蛾眉邀醉叠金椑。”清孙致弥《咏史次王

  • 水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因以“水天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唐卢仝《蜻蜓歌》:“黄河中流日影斜,水天一色无津涯。”主谓 水天连接,光色浑然相辉。形容水域宽广。语本

  • 人平不语

    人心满足了,就不多讲话。清代翟灏《通俗编.言笑》:“《五灯会元》:守卓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按即韩公云不得其平则鸣之意。”韩公:指韩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曾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他 人人

  • 王衍风鉴

    《晋书.王戎传》附王衍:“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