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尝胆卧薪

尝胆卧薪

同“卧薪尝胆”。《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官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并列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语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自吴释归后,以柴草为床褥,经常尝苦胆,立志灭吴,报仇雪耻。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十洲三岛,莫非生聚教训之区;~,别有扶危定倾之计。”△用于图强方面。也作“尝胆眠薪”、“卧薪尝胆”。


【词语尝胆卧薪】  成语:尝胆卧薪汉语词典:尝胆卧薪

猜你喜欢

  • 昌歜

    同“菖歜”。昌,通“菖”。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食昌歜。”【词语昌歜】   汉语大词典:昌歜

  • 枕函书

    同“枕中鸿宝”。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词:“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词语枕函书】   汉语大词典:枕函书

  • 齿利剑

    《汉书.枚乘传》:“夫举吴兵以訾於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汉枚乘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与六国谋反,举兵,以诛(晁)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又劝说吴王,如果要起兵反汉,

  • 吊长沙

    同“吊屈”。唐高適《送张瑶贬五溪尉》诗:“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凭栏人散后,作赋吊长沙。”

  • 吹竽混真

    源见“滥竽充数”。比喻以次充好。常用为谦词。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

  • 武昌见移

    源见“武昌柳”。指公物被盗。北周庾信《杨柳歌》:“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

  • 拔山志

    源见“虞歌诀别”。形容志向伟大。唐曹邺《秦后作》诗:“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 芦荻画灰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后用“芦荻画灰”为称颂母教有方的典故。清袁枚《荐周幔亭与鱼门书》:“客有所需,但取笔管叩盎二三

  • 拔本塞源

    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见“拔本塞原”。明·王守仁《传习录》:“夫~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釜底抽薪↔缓不济急【词语拔本塞源

  • 蒲密

    《孔子家语.辩政》载:春秋时,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绩,孔子入其境,三称其善。《后汉书.卓茂传》载: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后将二事合一,用“蒲密”喻指教化盛行的地方。晋陆机《演连珠》之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