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滕薛争长

滕薛争长

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指争朝见行礼的先后)。薛侯曰:‘我先封(薛的祖先奚仲居薛,为夏朝车正官,封于夏代,故说先封。既先封,则当先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卜正,掌卜筮之官,即太卜,为卜筮官之长),薛,庶姓也(这里说庶姓,是一种卑称,义与后之异姓同。薛是任姓国,与周之姬姓不同),我不可以后。’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辱,表敬副词,在,存问)。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犹言会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诸任,指任姓十国,有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齿,并列)。君若辱贶寡人(辱,谦词;贶,音kuàng,加惠),则愿以滕君为请(即愿薛侯从滕侯之请求)。’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春秋时,滕侯与薛侯到鲁朝见而争行礼先后。因滕与鲁为同姓国,薛与鲁为异姓国,故鲁隐公使人以周会盟同姓在先,异姓在后为据,婉转地说服薛侯答应了滕侯的要求。后以此用为互相争夺长次之典。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都城屠于勾践,武卒散于黄池,终于复灭,身罄越军。”(见《文选》)


【词语滕薛争长】  成语:滕薛争长汉语词典:滕薛争长

猜你喜欢

  • 长沙不足舞

    《汉书.长沙定王发传》:“长沙定王 发,母唐姬,故程姬侍者……以孝景前二年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

  • 剑头炊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诗:“脱身天禄阁,危于剑头炊。”【词语剑头炊】   汉语大词典:剑头炊

  • 长门掩

    同“长门深闭”。唐杜审言《赋得妾薄命》:“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 巢林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喻指安于本分,不贪多。《宋史.李沆传》:“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主谓 鹪鹩筑巢,只占一根树枝。比喻安于本分,不贪多奢得。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齐东野语

    《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齐国人)问孟子有无“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的事。孟子认为咸丘蒙的问题纯系无稽之谈,故用“齐国东鄙野人之语”指出问题的

  • 脊令原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脊令,同“鹡鸰”。清吴伟业《观蜀鹃帝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词语脊令原】   汉语大词典:脊令原

  • 碧落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碧落”,一般用作天上的代称。道教所说的东方第一天始青天,有碧霞遍满,故

  • 襦袴咏

    同“襦袴歌”。宋陆游《汪茂南提举挽词》:“小试襦袴咏,遂辞鵷鹭行。”

  • 金瓯无缺

    唐.李延寿《南史.朱异传》(卷六二):“反侯景降,敕召群臣延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以为不可许,武帝欲纳之,未决,尝夙兴至武德阁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承平若此,今便受地,讵(jù岂)是事宜?

  • 两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狭小之处,细微之事。多用于名利宦场。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七:“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宋陆游《吴歌》诗:“胜负两蜗角,荣枯一蚁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