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志趣相同的人彼此互相呼应。《易经》上说:声调相同,就产生共鸣;气息相同,就互相吸引;水往低处流,火往干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
同“玉树泥埋”。北周庾信《思旧铭》:“纪侯大去,怀王不返。玉树长埋,风流遂远。”
同“饭牛歌”。唐鲍溶《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词语击角歌】 汉语大词典:击角歌
意谓四方诸侯都不敢欺侮周王室。 旧时形容中央王朝声威远被,四海宾服。语出《诗.大雅.皇矣》:“是类是福,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宋.王安石《诗义序》:“伏惟皇帝陛下,内德纯茂,则神罔时恫;外行恂达,
同“何郎花”。宋陆游《一笑》诗:“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
同“撚须”。清李渔《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铿锵,却原来是髭撚太苦逼成凄响。”【词语髭撚】 汉语大词典:髭撚
源见“黄耳传书”。指寄信的狗。表示寄送家信。明李东阳《杨武选挽诗》:“书随洛下舟中犬,身逐台南水上萍。”
《文选》卷十九晋.束广微(皙)《补亡诗六首》其一《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唐.李善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晋人束皙在《补亡诗.南陔》中有“言采
同“匡鼎解颐”。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每一掉文,如匡说解颐,一数郑家婢泥中之对也。”
同“玉笋班”。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曲:“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