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宗懔《荆梦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乞巧楼即指乞巧的棚架。后以此典故咏七夕。宋
《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证,故云尔。’”春秋时,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元倪瓒《寄德朋》诗:“唯有德朋多远思,赋诗刻烛酒重温。”
原意是嘲讽孔丘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来常用以形容一个人脱离劳动、脱离实际、无知可笑。【词语五谷不分】 成语:五谷不分汉语大词典:五谷不分
源见“鲁连蹈海”。表示不畏强敌,决不臣服。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四六:“呜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耻帝秦。”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骥,还怜倾盖似登龙。”同“伏枥骥”。清吴嘉纪《
同“萱堂”。元本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堪哀,萱室先摧,叹妇仪姆教未曾谙解。”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你公公还家有日,莫愁萱室之长孤。”【词语萱室】 汉语大词典:萱室
同“盲人摸象”。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见“盲人摸象”。元·黄溍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
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谓 要出游,须告知去处。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母王夫人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儿事也。即语称~,不过稽远近
同“枕曲藉糟”。唐刘禹锡《酬马大夫寄别之作》诗:“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词语枕曲】 汉语大词典:枕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