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或省作“风马牛”。风,指动物间牡牝相诱。风马牛不相及,是说马、牛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即使放任他们相诱,也不能达到交配的目的。比喻双方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关系。公元前656年,中原霸主齐桓公率领八国之师南下伐楚。楚国一方面调集军队严阵以待,一方面遣使见齐桓公,质问他为何兴师。使臣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想到,您竟率师南下,进入我们的地盘,究意何故?”齐国上卿管仲虽然强词夺理地说了理由,但是慑于楚国地广人众,却不敢贸然进攻。最后以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而结束。

【出典】:

左传·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例句】:

南宋·陆游《天气作雪戏作》:“八十又过二,与人风马牛。” 宋·刘克庄《答南雄翁教授书》:“人情面谀,虽至亲骨肉间犹有隐情。足下于仆风马牛不相及,而意气倾攻,倒瑕指疵,慨然以订顽砭愚自任。推足下之心,将以其美诸身者淑诸人也。”


主谓牛马走失,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牛马不同类,雌雄不致相诱。比喻毫不相干之意。语出《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古华《姐姐寨》:“可唱山歌和出人命两码事,实在有点~啊。”△多用于两事物没有关系方面。→风马不接 了无相涉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也作“风马牛”、、“风牛马不相及”、“马牛其风”、“牛马风”。


事物之间毫不相干谓之 “风马牛不相及”。

语出 《左传·僖公四年》: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疏: “服虔云: ‘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当年,“齐侯以 ( 率) 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国使臣对齐侯说了那番话,意为齐、楚两国一在北,一在南,两国没有任何关系,毫不相干,就像马、牛牝牡相诱是 “不相及”的事,齐国的军队来到楚国,不知是何缘故。

服虔释 “风”为放,谓牝牡相诱放逸,此为传统说法,杜预注《左传》取其说,孔颖达疏同。

实际上,服虔之说源于贾逵。 《书·费誓》: “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 “僖四年 《左传》云: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 ‘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依文义,“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即使牝牡相诱、马牛风逸,也不会从南海跑到北海,那是 “不相及”、达不到的事,所以是不相干的。可见贾逵之意,释 “风”为放佚,意即逃逸,甚确。《书·费誓》“马牛其风”下句是 “臣妄逋逃”,风、逃对举为文,义同。

“不相及”为什么说 “风马牛”,其因如此。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词语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汉语词典:风马牛不相及

猜你喜欢

  • 庾中庶

    《梁书.文学传上.庾於陵传》附《庾肩吾传》:“肩吾字子慎。八岁能赋诗,特为兄於陵所友爱……累迁中录事谘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许摛……同被赏接……太清中,侯景

  • 堕入五里雾

    源见“五里雾”。谓对事物见不真切,模模糊糊。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解释》:“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都是离题太远,堕入五里雾中。”

  • 晚食当肉

    《战国策.齐策四》:“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时,齐人颜斶隐居不仕。他曾建议齐宣王应礼贤下士,受到赏识。齐宣王欲拜颜斶为师,并许以富贵。这样,便可以得到肉食,出门也可以乘车。颜斶对此婉

  • 莺?睆

    周代《诗经.邶风.凯风》:“?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其心。”?睆(xiànhuǎn)音现缓),美好貌,这里形容鸟叫圆转。后多用此语喻鸟鸣叫声。元.张可久〔越调.寨儿令〕《小隐》:“曲栏边莺?

  • 望帝

    源见“望帝啼鹃”。称杜鹃鸟。唐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鲁迅《秋夜有感》诗:“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词语望帝】   汉语大词典:望帝

  • 丽淫

    源见“丽则”。谓艳丽而浮靡。唐刘知幾《史通.核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于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词语丽淫】   汉语大词典:丽淫

  • 功成名遂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原谓成就了功业,才有名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后以“功成名遂”指功绩与名声都已取得。唐李白《杂曲歌辞.悲歌》:“范

  • 清凝夜烛

    源见“不燃官烛”。称颂地方官清正廉洁。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剖竹垂仁,式歌来暮,清凝夜烛,化警晨鸟。”

  • 发握三

    源见“吐哺握发”。谓在位者礼贤下士。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肠回九,无人发握三。”

  • 鹤唳兵

    源见“风声鹤唳”。指疑惧惊慌的败兵。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诗:“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