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伊阙山

伊阙山

一名龙门山、钟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魏书·释老志》:景明初,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于洛南伊阙山”。即此。


即“伊阙”。


猜你喜欢

  • 火门山

    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五十里。《新唐书·陆羽传》:天宝中“庐火门山”。《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天门山“亦名火门山。相传光武行兵,举火夜度处也。俗忌火故曰天门”。《清一统志·安陆府》:火门山“去天门山里许

  • 东吴

    ①三国吴的别称。因地处江东,故世称东吴。《文选》左思《咏史诗》:“志若无东吴。”刘渊林注:“东吴,谓孙氏也。”②苏州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苏州,东吴也。”也泛指太湖流域全境。(1)三国吴的别称

  • 阿昔江

    即今云南腾冲、盈江县境之槟榔江。元代称阿昔江。《元书·寰宇志》:“镇西路, 蛮曰干额,有阿昔江自腾冲来,下流合阿禾江,南至缅入海。”

  • 閟畔部

    又作必伴部。宋大理置,属东川郡。在今云南会泽县境。明 《寰宇通志》 卷69: “旧名东川甸,乌蛮骂弹改为那扎那夷。南诏王蒙世隆置东川郡,遣清平官赵铎些冢子赵些贤治之。后乌蛮閟畔强盛,自号閟畔部。” 元

  • 天台县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改唐兴县置,属台州。治所即今浙江天台县。以山得名。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兴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又改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复改天台县。元属台州路。明、清属台州府。民国初属

  • 青山岭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青山岭 “在府西一百五十里,山四面高耸,中坦平,多产杉漆诸药”。

  • 洟札郎水

    在今云南富民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4富民县: 洟札郎水在 “县东北十里。西入大溪”。

  • 梅口寨

    北宋置,即今福建泰宁县西南梅口乡。《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梅口寨 “在县西梅口保。宋绍定五年,统领刘纯分忠武军于此,以镇罗源筋竹之寇。后废”。《宋史·兵志六》 福建路邵武军十砦有梅口砦。后为梅口

  • 沐川

    亦名沐源川、沐溪。即今四川沐川、犍为县境之沐川河,为岷江支流。《方舆纪要》卷73沐川长官司:沐川在“司北百里。源出夷都山, 曲折流至嘉定州犍为县界, 入于蜀江, 即沐源川矣。……《志》云:川旁有峰崖竦

  • 山口堡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北九十里山口。明弘治间于此置巡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