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津关

南津关

①明置,属夷陵州。在今湖北宜昌市南。《方舆纪要》 卷78夷陵州: 南津关 “在州南门外一里”。清徙于今市西北十五里。

②明置,在今湖北钟祥市南。《方舆纪要》 卷77钟祥县 “塘港关” 条下: “府南有南津关,皆有官兵戍守。《志》 云: 南津关旧有富水递运所。万历中废。”

③明置,属阆中县。在今四川阆中市南江南镇(南津关)。《方舆纪要》 卷68阆中县: 南津关 “在城南,临嘉陵江。有南津渡口,为戍守处。今关下有锦屏浮雕”。

④在今四川万源市东。《清一统志·太平厅》:“嘉庆元年,教匪屯聚南津关。” 民国 《万源县志》 卷2: 南津关 “在治东七十里。距田家坝所属之碑梁下。四山环阻,形势险要。嘉庆初,黄号贼首龙绍周、徐万富、龚建、唐大信、王国贤等据此作乱,为陕甘总督宜率兵攻破”。


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峡出口处。江岸狭束,形势险要,素有“雄当蜀道,巍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万里长江,劈开重山叠岭,冲过暗礁浅滩,至此,即进入富饶的江汉平原。关内群峰竞秀,江岸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关外水阔天空,巨川缓流,舟艇如梭,极尽开朗明丽之胜。


猜你喜欢

  • 前藏

    西藏旧分康 (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 (江达)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

  • 雒容县

    清改洛容县置,属柳州府。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与中渡、榴江二县合并为鹿寨县。古旧县名。唐贞观中(一说永徽中)置洛容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

  • 祥符观市

    即今江西高安县东北十五里祥符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4: 高安县东北有祥符观。

  • 栖梧山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栖梧山 “在军城(今临江镇) 之西南三十五里。有观曰玉虚山,有灵茅、丹井”。《清一统地·临江府》 栖梧山 “在清江县 (治今临江镇) 西南三十里。绵亘

  • 乌罗长官司

    明洪武初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永乐十一年(1413)于此置乌罗府。正统三年(1438)改属铜仁府。清嘉庆二年(1797)改属松桃厅。明洪武初改乌罗

  • 陇城

    ①即垂陇。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春秋》:文公二年(前625),“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杜注:“垂陇,郑地。荥阳县东有陇城。”《水经·济水注》:“有垂陇城,济渎出其北……京相璠曰,

  • 须水

    一名须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郑州市西。《水经·济水注》: 须水 “近出京城东北二里榆子沟,亦曰柰榆沟也。又或谓之为小索水,……东北流,于荥阳城西南,北注索”。北宋导索水与须水合,入汴,通漕运。其后又

  • 邛窑

    南朝至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五里什方堂。除外,还有市东固驿镇之瓦窑山,西北西桥乡之尖山子,西白鹤乡之大鱼村等处窑址。以产于邛州,故亦名邛窑。

  • 冥山

    一名石城山。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庄子·天运》: “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战国策·韩策一》: 苏秦说韩王曰,“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古山名。又称石城山。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南。战国时为韩

  • 温泉水

    ①九澧之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水经·澧水注》: 温泉水 “发北山石穴中,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温水南流注于澧水”。②在今湖南郴州市北二十里。《水经·耒水注》:“ (便) 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