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楚山
又名马鞍山、楚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南。《水经·沔水注》: 鸭湖 “在马鞍山东北,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望楚山”。《寰宇记》 卷145襄阳县: 望楚山 “在县南三里。鲍至 《南雍州记》: 凡三名,一名马鞍山,又名灾山。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陟焉。因其旧名以望见鄢城,改为望楚山”。
又名马鞍山、楚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南。《水经·沔水注》: 鸭湖 “在马鞍山东北,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望楚山”。《寰宇记》 卷145襄阳县: 望楚山 “在县南三里。鲍至 《南雍州记》: 凡三名,一名马鞍山,又名灾山。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陟焉。因其旧名以望见鄢城,改为望楚山”。
即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卢家洲。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袁州府:万载县东北有庐家洲,“自县治至此计程四十里,与上高、新昌两县交界”。
古代部落名,为西羌一支。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隋书·西域传》:“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国南北八百里,东南(西)千五百里。”隋大业四年(609)遣使朝贡。《新唐书·
在今四川天全县西。《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碉门砦” 条下: “又西有柘木场,亦要口也。明初重茶市。洪武五年,命左都督徐增寿曰: 碉门拒河西口,道路狭隘,跋涉艰难,市马数少。闻自碉门出柘
即今安徽明光市。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定远县东有明光集。1938年嘉山县迁治于此。1994年改设明光市。
即今河北任县东北三十六里邢家湾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任县图:东北有邢家湾。
1946年革命根据地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属合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鹤岗市。1949年9月改属松江省。同年12月改名鹤岗市。旧市名。东北解放区设。1946年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市因以为名。治今黑龙江省鹤岗
唐建,北宋改名天汉桥。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即此。《清一统志·开封府二》:天汉桥“在祥符县东南。唐建州桥,宋改名。其西有金梁桥,皆跨汴水上”。又称天
即今浙江海盐县南二十里秦山。《方舆纪要》卷91: 秦驻山 “下有秦驻坞,相传始皇东游登此”。故名。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 败倭寇于此。
一作镬沙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唐为高附都督府治。即“镬沙城”。
清置,属凤台县。在今山西晋城市南四十里栏车村。乾隆二十二年 (1757),移东冶镇巡司于此,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