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溪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章溪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
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章溪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
在今河北成安县西北。《清一统志·广平府二》 “郭方堡”条下:北漳堡“在(成安)县西北十二里”。
在今广东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原为邱氏书院。清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在此创“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并写成《新学伪经考》,为变法改良制造理论依据。从学者有陈千秋、梁启超等人。次年迁至卫边街之邝
在今江苏淮安市北五里北神堰,古邗沟入淮处。《左传》:哀公九年(前486),“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杜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北。为古邗沟入淮河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小江镇” 条下: 洪沾洲 “亦曰洪沾口,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此为必经之地。有洪沾哨兵巡戍”。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
①在今广东雷州市西北。《清一统志·雷州府》: 雷公山 “在海康县西北四十五里。盘旋十余里,林木深郁。昔有雷震此地,因名”。②在今贵州雷山县东,北连雷公坪。苗岭高峰之一。海拔2179米,为清水江与都柳江
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十四里。《战国策·韩三》: 韩侈谓秦王,“进齐、宋之兵至首垣,远薄梁郭”。又 《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七年 (前343),“公子刻攻魏首垣”。即此。秦置长垣县。古邑名。
亦作大漠。即大沙漠。在今蒙古国南部与我国内蒙古北部之间,为戈壁大沙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西汉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一军击匈奴, 出代、右北平,“约轻赍,绝大幕”。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杨家庄镇。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卷3:县东有杨家庄。集镇名。(1)在云南省禄丰县东南部。腰站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600。原为杨姓庄园,故名。产稻、玉米、蚕豆、小麦、烤烟等。有建筑、五
元元贞初改湘潭县置,治所即今湖南湘潭市。明又改为湘潭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潭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湘潭市。属天临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又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