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公使人

公使人

元朝官署中职司杂事的人员。包括跟随官长的祗候,外出勾捕的曳剌,看守监狱的禁子等。头目称为首领或总领,副职称面前。北方在四两包银户、南方在税粮三石以下户内选差; 免纳科差、税银,免当杂泛差役,并可支请食钱。录事司、县衙门设十余人。延祐二年(1315),改为轮换当役。


职役名。金始置,亦称为公使,设于诸路总管府、按察司、安抚司、诸府、州、县,司候司,诸司狱,中都市令司、都麴使司、都商税司等,掌官署中杂事。元代公使人置于县衙和录事司,包括随侍长官的祗候,司勾捕的曳刺、看守监狱的禁子等,其头目称为首领(总领),副头目称为面前。北方在四两包银户、江南在税粮三石以下户内选差,免纳科差、税银,免除杂泛差役,并可支请食钱。江南地区司、县衙门所设公使人甚为繁冗,有多达百余人的,朝廷累次下令革罢,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改为轮番充役。

猜你喜欢

  • 王府城局参军事

    官名。隋置于诸王府。按南北朝时公府有城局参军,主盗贼事,隋代王府城局参军所掌似应相同。唐武德中废。

  • 户郎将

    官名,也称户郎中将,省称户将,分左右户将,分掌左右户郎,守卫宫殿门户,秩比千石。西汉置,东汉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注:“如淳曰:《汉仪注》郎中令主郎

  • 谏垣

    指谏官的官署。《旧唐书·元稹传》:“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 在野

    不任官职。《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 科甲

    即指科举。清朝对经科举考试录取者称科甲出身。又,对此种人简称为“科甲”。唐科举之制,按试题难易程度,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明清时俗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并称科举为科甲。由科举入仕者称

  • 遂法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遂士置,北周沿置 。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遂法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遂士”。

  • 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地方监察。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参见“肃政廉访司”。

  • 掖廷牛官令

    官名。见《汉书·外戚赵皇后传》,所掌不详。

  • 主客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清礼部主客清吏司次官,简称“主客司员外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主客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与司郎中共掌司事。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汉一人。七年,增满洲一员。后改设二人,宗

  • 上校

    民国军制。军队中级军官曰校,分上校、中校、少校。陆海空军官佐等级名。见“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