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公族

公族

①周朝王室及诸侯卿大夫的子弟。《毛公鼎铭》: “命汝摄司公族雩(与)参有司,小子、师氏、虎臣。”《左传·宣公二年》:“(晋)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②官名。“公族大夫”省称。周朝置。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亦置。《左传·宣公二年》:“自是晋无公族”。孔颖达疏: “公族之官,掌教公之子弟也”; “孔晁注《国语》云‘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是卿之嫡子属公族也”; “公族大夫,是公族主教诲也”。

猜你喜欢

  • 司仓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廪人与仓人。廪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掌计一年谷入之数并藏米,仓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谷物的储藏。北周地官府所属有司仓中大夫、司仓下大夫。《隋书·食货志》

  • 宣诏省

    官署名。渤海国置,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

  • 右大都尉

    匈奴官名,汉时匈奴设此官,位在各王及左右大将之下,而在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之上。掌兵万骑,有自己的属地。详《汉书·匈奴传》、《史记·匈奴传》。

  • 三司衣粮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户部五案之一。掌勾校百官诸军诸司俸料、春冬衣、禄米、茶、盐、鞵、酱、傔粮等。

  • 次辅

    对少师、少傅、少保之统称。以其位太师、太傅、太保之后,乃次辅之任,故名。

  • 衣都额真

    即“伊都额真”。

  • 掌醢署平科经承

    吏员名。清置,见“掌醢署署正、署丞”。

  • 养廉

    清朝官吏管理制度。即在正式俸禄之外附加俸银,以培养廉洁之风,杜绝贪污。始于雍正(1723—1735)时,详“养廉银”。

  • 彰愍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即“彰愍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 基巧堪布

    唐古特官。清设于前藏,为达赖宫中之宫,员额一人,总管宫中之事,并管理达赖的私人印信。民国时期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