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务部

内务部

官署名,民国初置,直属大总统,国民政府改称内政部,属行政院。参看“内政部”。


官署名。清末置民政部,南京临时政府改置为内务部,管理警察、卫生、宗教、礼俗、户口、田土、水利工程、善举公益及行政事务,监督所辖各官署及地方官。以总长、次长为正副长官,下设参事、秘书长。部内除由秘书长主管的承政厅之外,分设民治、警务、礼教、土木、疆理、卫生六局,各局除局长外,有科长、科员各职。部的直辖单位有旗产调查处、禁烟公所,以及居于首都地位的南京府。北洋政府沿设,管理地方行政和选举、救济、户口、土地、警察、出版、宗教、卫生等行政。设总长、次长、参事,部内除总务厅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设民政、职方、警政、土木、礼俗、卫生六司,次年设民治、警政、职方、考绩四司,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增置典礼司,各司设司长一人,下设佥事、主事,并有技正四人、技士十人。部的直辖机关有:筹备国会事务局等;赈务处等;河务局等;护军管理处;警师警察厅:红十字会。国民党政府改为“内政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右骁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 (786) 初置,一员,从二品,为右骁卫长官,位大将军上,掌宫禁宿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豹骑番上者,分配之; 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官城内外,则与右卫上将军分知助铺。宋朝置为

  • 王府近侍

    官名。辽朝置。亲王府侍从官。

  • 左司隶寺

    官署名。十六国汉刘聪置。以左司隶为长官,掌管左司隶部民,领户二十余万,下设内史,每 一内史领万户。见《晋书·刘聪载记》。

  • 译令史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 (401),复尚书三十六曹,曹置代人令史一人,译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

  • 酒务

    宋朝榷酒机构。京城及州府县镇皆置,设监当官掌之,或募豪民买扑经营。官名。宋设此官,掌管酒税,分务管理榷酒之事。《宋史·食货志下七》政和四年诏:“酒务官二员者分两务。三员者复增其一,员虽多毋得过四务。”

  • 大理分院

    官署名。清末大理院分设机构。宣统二年(1910)颁《法院编制法》,规定距较远或交通不便之省份得于高审厅内设大理分院。次年,大理院奏请于甘肃、四川、云南、广东四省筹设,辖地如总督。未及成立,清亡。

  • 内藏库副使

    官名。宋朝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 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武德郎。金

  • 勋书

    官职制度文书。又称“勋案”、“勋簿”。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簿。由主将在每次战事结束后将部属的勋劳记于黄素之上,注明所立战功应授的阶数。勋书上原来只列姓名、阶级数,不记载所属单位,肃宗时因窃冒军功

  • 司门部郎中

    官名。明初刑部所属司门部长官。洪武六年 (1373) 始置,初二人,正五品。十三年,改置一人。掌本属部之事。二十三年,随司门部并罢。

  • 大卿

    唐、宋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卿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