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司

军司

官名。西晋因避讳改军师置,东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为诸军府主要僚属,佐主帅统带军队,负有匡正监察主帅之责,地位很高,常继任主帅。《晋书·杜预传》:“(羊)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及祜卒,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出征时可给兵。卫瓘为镇西军司,随钟会伐蜀,给兵千人。参见“军师”。


官名。三国时军中置军师,掌军国选举、刑狱、法制等,《通典·职官典》认为军师即监军。晋避司马师讳,改称军师为军司。《晋书·卫瓘传》:“邓艾锤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晋各军皆置军司,太尉军司,权任尤重。梁武帝以羊侃为大军司。后代不复置。见《通典·职官十一·监军》。

猜你喜欢

  • 药藏监

    官名。即“太子药藏监”。官名。北齐与隋置,见“药藏局”。

  • 尚书左选员外郎

    官名。见“尚书左选郎中”。

  • 朝集使

    外官入朝制度。唐玄宗开元八年(720) 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并进纳贡物、聆听敕命; 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

  • 西曹掾

    官名。东汉、三国魏、晋朝诸公、位从公府僚属,为西曹长官,掌府吏署用事。北齐司州、诸县亦置,置于司州者位在西曹书佐下,非西曹长官。官名,汉置,为太尉属官,掌府吏署用。见《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后世多

  • 侍郎右选

    官署名。简称侍右。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三班院置,为吏部四选之一,掌自借差、监当至供奉官、军使等武臣铨注之事。设吏部侍郎领右选一员。若命他官兼摄,则称右选侍郎,后又称侍右侍郎。另设郎中、员外

  • 五等县

    县的等级之一。见“一等县”。

  • 御药院勾当官

    官名。宋置,为御药院的主官。见“御药院”。

  • 书女

    内官名。北魏孝文帝改定后宫、内官时置,位视三品。

  • 光禄卿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改光禄勋置,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宫殿门户及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有丞、功曹等属官,领守宫、黄门、华林园、暴室等令。陈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光禄寺长官,掌宫殿门

  • 阿喇哈拨什库

    满语官名。汉译为“委署领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