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冢宰

冢宰

①相传为殷、周辅政大臣、百官之长。《尚书·伊训》: “百官总己以听冢宰。”《礼记·檀弓下》:“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春秋战国泛指执掌国政的大臣。后世亦用以称宰相。唐朝中后期,皇帝初崩,新君始立,从诸宰相中选一人摄冢宰,相当于首相之位。②《周礼》天官之长。亦作大(太)宰。居六卿之首,主管宫廷供御事务,参掌大政,总领百官及财赋之政。西魏末、北周建六官府,置为天官府长官。明、清亦作为吏部尚书的别称。参见“大冢宰”、“天官府”。③ 同“宰夫”。《诗经·大雅·云汉》: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陈奂《诗毛氏注疏》: “此冢宰为宰夫。”参见“宰夫”。


官名。1、周设此官,为百官之长,掌率百官佐天子治国,即后代的宰相。《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2、三国魏齐王芳即皇帝位后置此官,为诸公之一,位同司徒、司空。《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僚),以宁社稷。”

猜你喜欢

  • 左右大都督

    官名。北齐置。统领皇帝左右亲军,随从征伐。《北齐书·皮景和传》:“后从袭库莫奚,加左右大都督。”

  • 绣锦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刺绣,以男工担任。

  • 下车

    喻皇帝刚即位或新官刚上任。《后汉书·儒林传》:“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採求阙文,補缀漏逸。”注:“《礼记》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 长吏兼河堤使

    官名。宋置,《宋史·河渠志》载:“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诏开封、大名府郓、澶、滑、孟、濮、济、淄、沧、棣、滨、德、博、怀、卫、郑等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历代职官表》按:“开封,大名府郓、澶等州长

  • 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司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名。设于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十一月,置司雷州路。成宗大德元年(1297),併入广西廉访司。四年复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参见“肃政廉访司”。

  • 国防部预算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国防经费的预算、决算及审核等业务。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造笔直

    杂任职名。唐置于集贤院,员额四人,掌造集贤院所用毛笔。

  • 忠勇将军

    参见“十忠将军”。官名。将军名号,梁置。见《隋书·百官上·及大通三年》。

  • 记室书佐

    官名。西晋置,司隶校尉、诸州属吏。掌记录、缮写等秘书工作。官名,汉置,为郡府佐吏。汉代郡置主记室史,其属员有记室书佐,掌记录文书。其后,晋朝州置记室书佐,王国郡县置记室史,皆掌文书记录。见《后汉书·百

  • 申徒

    司徒的别称。《史记·留侯世家》:“项梁使(张)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注:“徐广曰:即司徒耳,但语音讹转,故字亦随改。”司徒即宰相、丞相,佐国君掌国政。详“司徒”条。官名。《史记·留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