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掌修治汴河堤岸事务。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诏本司隶都水监。
县的等级之一。见“一等县”。
汉代郡太守的别称。见《汉书·晁错传》。
官名合称。唐、五代为御史台之台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
即“太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名。清朝火器营之长官。康熙三十年(1691)置,于王、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特简,无定员。随同掌印总统大臣一道掌内外火器营之政令。
郡分职诸曹之一。魏晋以后置,掌治狱之事,见“郡法曹”。
1、官名,京城雒阳十二城门的门亭长,属城门校尉,掌守卫。《后汉书·百官志》:“(雒阳)凡十二门。”注:“十二城门,门一亭。”2、州郡府门的门亭长,掌通报、纠察等。下属有门吏、门卒。后世州郡多沿置。《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右班殿直置,正九品,位成忠郎下、承节郎上,属小使臣。官名。低级武官。宋徽宗定武职官阶,分为五十二阶,保义郎为倒数第四,宋高宗时修改官阶次序,保义郎由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印刷书籍与文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