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少监
官名。殿内省次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一人,从四品。
官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为殿内省的副长官。唐武德初改为殿中少监。
官名。殿内省次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一人,从四品。
官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为殿内省的副长官。唐武德初改为殿中少监。
官名。 西魏、 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金代诸路军之一。征集三十以下十七以上的强壮者组成,兼充杂役。
宋朝“纠察在京刑狱司”省称。
即“大礼五使”。
官名。三国蜀后主置。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景耀二年(259)复增置右骠骑将军。”参见“骠骑将军”。将军名号,三国蜀后主置,掌帅军作战。洪饴孙《三国职官表》:“景耀二年复增置右骠骑将军。”
官名。又称“元尉”。春秋时晋国置,晋军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佐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中军尉为中军所设的军尉,大夫爵。《左传·成公十八年》: “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
官名。刘邦为汉王时所设。《汉书·功臣表》记齐受曾任此职。颜师古注:“主汉王之家车,非军国所用。”
官署名。辽代“北面边防官”,有些路设都统军使司,为都统军使的办事机关,掌该军之政令。见《辽史·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
炎帝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炎帝”。
官署名。魏、晋时为侍中所居,与散骑省、侍省合为门下三省。南北朝散骑 (集书)、西省各自独立,侍中省遂专“门下”之称,迳号门下省,两名亦常互称。参见“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