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府官

王府官

官类名。魏晋时,诸王若加将军开府,则置长史、司马及记室、掾属、祭酒、主簿、录事等官属。自南朝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自此以后,诸王既置国官,又别置府官。分为两个系统。据《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梁皇弟皇子府官有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咨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文学,主簿,正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陈制同梁。北朝王府官的设置与南朝大体相似。至隋唐,王国已从地方政制中消失,而亲王所属犹府官与国官并置。唐制亲王府官除依前代设置各种属官外,并辖有亲事府与帐内府两个护卫机关。至宋代,诸王始不设国官,唯置府官,其设官也较唐制为简,惟设傅、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友、记室参军、王府教授、小学教授等员。辽王府官属于南面官系统,分设王傅府及亲王内史府两机构。王傅府置王傅;亲王内史府置内史、长史、参事,并辖诸王文学馆(设教授、伴读)。金亲王府官有傅、府尉、司马、文学、记室参军等员。元诸王府官有王傅、傅尉与司马。明王府分设长史司、护卫指挥使司、仪卫司三机构。长史司设左右长司,其属有典籍;辖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机构及伴读、教授、引礼舍人,仓大使、库大使等员。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仪卫司设仪卫正、仪卫副、典杖。清代王府官有长史、司礼长、散骑郎、护卫、典仪、参领、佐领、骁骑尉、管领、典膳、司库、司匠、牧长等员。

猜你喜欢

  • 中谒者

    官名。西汉刘邦置,以灌婴任此职,随从征伐。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皆用宦官充任。后赵申扁任此职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倾内外。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随侍宫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

  • 邺元武苑丞

    官名。晋置,属华林园令,见该条。

  •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名,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参见“肃政廉访司”。

  • 乌府

    官署名,即御史府。《汉书·宋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后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

  • 正旦使

    见“贺正旦国信使”。

  • 钦天监教习

    官名。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国子监算学设教习二人,教授算法中线面体三部,为一年课程;七政为二年课程。学生每季小试,年终大试,由算学会同钦天监考试。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算学改隶钦天监

  • 全国烟酒事务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原在财政部设置全国烟酒公卖局,管理全国烟酒公卖事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十二月,财政部呈请改设全国烟酒事务署。次年一月十五日公布《全国烟酒事务署暂行编制章程》•规定其

  • 典属国丞

    官名,汉置,为典属国属官,掌文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属国》,参看“典属国”条。

  • 左右羽林倅长下士

    官名。见“左右羽林率上士”。

  • 右走马

    官名。 周朝置。 掌养马。 《元年师兑��》:“王呼内史尹册令师兑疋师龢父辞左右走马、五邑走马。”参见“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