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登闻鼓院

登闻鼓院

官署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鼓司置,设判院官二人,以带职朝官或卿监充任。凡官吏士民有诉冤枉,皆受其词而上于皇帝,藉此通达民情。辽景宗保宁三年(971)置,设登闻鼓使为长官,属南面官。金朝掌奏进告御史台、登闻检院所断不当之事,设知登闻鼓院、同知登闻鼓院事各一员。元初亦置,后废。清朝置登闻鼓厅,职掌同鼓院。参见“登闻鼓厅”。


宋朝设立的受理官民建议和申诉的机关;其长官为判登闻鼓院事。属司谏、正言。《宋史·职官志》说:“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见《宋史·职官一·登闻检院》。

宋朝的登闻鼓院是由唐朝的“登闻鼓”发展来的。唐朝在东西朝堂分置肺石和登闻鼓,有冤不能自申者,立肺石下的,左监门卫奏闻,挝登闻鼓的右监门卫奏闻。见《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执戟

    ①皇帝的亲近侍卫。《汉书·惠帝纪》: “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执楯、执戟,亲近侍卫也。”秦、汉以郎中、中郎、侍郎等郎官执戟宿卫宫殿门户,故亦为郎官代称。② 武官名。

  • 良人

    官名。① 又称“乡良人”、“乡帅”。春秋时齐国置。乡的行政长官。《管子·小匡》: “十里为乡,乡有良人。”有武事,则为一旅之长。《国语·齐语》:“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②女官。秦置。汉

  • 东织室令丞

    官名。见“织室令”。

  • 牧橐令丞

    官名。橐,指橐佗,良马名。《汉书》颜师古注;“牧橐,言牧养橐佗也。”牧橐令为西汉太仆所属牧养良马的属官之一,有丞。东汉省。

  • 天下兵马元帅

    官名。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置,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兵马,以平定安史之乱,代宗大历八年(773)罢。昭宗天复三年(903)以后复改所置诸道兵马元帅为之。

  • 下百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七品,统军五十名以上,置百户一员。

  • 绦作

    官署名。明朝宦官所掌内府衙门之一。隶属御用监,设掌作一员,协同无定员。掌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之类。宫廷祗应机构。明置,又名洗帛厂,属御用监。掌织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设掌作内官一人,协同内官数十人。

  • 两使职官

    宋朝节度州、观察州幕职官统称。共分三阶: 三京府、留守、节度、观察判官为 一阶,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为一阶,京府、留守、节度、观察推官、军事判官为一阶。皆由朝廷选士人充任。徽宗崇宁二年

  • 保州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保州路兵马。

  • 次供

    吏员名。即次供御。宋置于殿中省尚辇局,员额一百三十人,掌奉供御舆辇,旧亦祗应殿阁使用。其地位在正供之下,下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