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臣监
官名。北魏置。《魏书·尉拨传》:“(拨)迁晋昌镇将,绥怀边民,甚著声绩,入为知臣监。”
官名。北魏置。《魏书·尉拨传》:“(拨)迁晋昌镇将,绥怀边民,甚著声绩,入为知臣监。”
官名。南齐置典仪录事,为东宫属官,隶殿中将军所领导客局,掌朝会司仪。梁、陈不详所属,掌唱警唱奏之事。北魏有“典仪监”。隋朝为谒者台属官。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置,员二人,隶门下省,掌殿廷赞唱之节及
官制用语。唐、宋兼御史台官,称宪衔。唐朝后期,始授御史台兼官,以示优崇。宋朝分兼御史大夫,兼御史中丞、兼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兼监察御史五等。以授武臣、宗室及禁军将校。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初除
官名。① 西汉太常属官。景帝中六年(前144)更名太祝令置。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为庙祀令。职掌祠祀事宜。②西汉詹事属官。成帝鸿嘉三年(前18)詹事官省,并属大长秋。③东汉少府属官。员一人,秩六
明清时因举人列名乙科之榜,故又称为乙榜,
蒙古语,意为“符验”、“证件”,元朝泛指各种文符证件。
官名,汉置,为八校尉之一,即越骑校尉。《通典·职官·诸校尉附》:“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后汉改为青巾右校尉,建武十五复旧。”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 (1901) 设。掌铁路、矿务、电线、机器制造、军火、船政,以及聘用洋将洋员、招工、出洋学生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毁坏害鸟的巢穴。《周礼·秋官》: “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掌覆天鸟之巢”。官名。周朝有此官,负责捣毁妖鸟得巢窝。参看《周礼·秋官·序官》。
即“帮办翼尉”。
官名。五代置,为诸司使之一。宋初沿置,属西班诸司使。后多不领本职,用为武臣阶官。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为西作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