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织染署

织染署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并司织、司染二署置,改隶少府监。唐初为织染方署,隶太府寺,太宗贞观元年(627)复隶少府监,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少府监为尚方监,织染方署则去方字,为织染署,掌织絍、染色杂作,供皇帝、皇太子及百官冠冕与绵织物等,令一员、丞二员,另有监作、典事等。北宋初存其名而无职司。金朝少府监置,有令、丞、直长,掌织维、色染诸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纱谷。


官署名。隋唐皆置,属少府。掌供冠冕、组绶及织紝、色染等。其官有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三·少府·织染署》、《通典·职官九·少府监·织染》。金代也置织染署,掌织紝、色染、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等物。其官有令,从六品;丞,从七品,直长,正八品。见《金史·职官二·织染署》。

猜你喜欢

  • 仁武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五德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第十五班。陈改为五武将军之一,拟四品,比秩中二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 见“智武将军”。

  • 左西掾

    官名。司徒府左西曹长官。参见“司徒左西掾”。官名。见“公府西曹”。

  • 司宗中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时,由原礼部中士改名,为春官府司宗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宗上士”。

  • 廉察

    辽金考察官吏的方法之一。辽圣宗统和九年(公元991年)诏诸道举廉能,察贪酷;十二年(公元997年)诏州县长吏,有才能无过者减一资考。太平六年(公元1026年)诏南北诸部廉察州县之官,无治绩者罢之,大小

  • 工部钱法堂

    官署名。清朝工部所属管理钱法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置。由工部满、汉右侍郎兼管。掌理宝源局鼓铸事宜。光绪三十二年 (1906),工部改为农工商部,遂废。

  • 都督督军

    官名,三国蜀置,将军征伐时,掌督后方军务。《三国志·蜀书·李严传》:“八年,(李严)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 免选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不再守选,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免选。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准许选人不经守选,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为免选。

  • 军须库

    官署名。金朝置,掌军需事务。宣宗贞祐二年(1214)置。设使、副使领库事,秩从八品、从九品。

  • 大乐官

    官名,汉初有此官,掌乐,《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

  • 北大王

    即“北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