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安厨令

长安厨令

官名。西汉置,属京兆尹,秩比千石,主帝王出巡时有关离宫别馆饮食起居事宜。东汉仍置,减为六百石。


官名,掌管厨师膳食等之伙食官,属京兆尹。《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应为武帝建元六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长安厨令,西汉秩比千石。东汉秩六百石。

猜你喜欢

  • 诸司使

    官名统称。唐朝后期始置,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改用武臣。宋初尚有实任者,后多不领本职,仅为迁转之阶。分东、西二班,各二十使。东班有皇城使、翰林使、尚食使、御厨使、军器库使、仪鸾使、弓箭库使、衣库使、东绫锦

  • 水部司

    参见“水部”。官署名。隋始置,为工部所属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制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水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渡口

  • 侨工事务局局长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侨工事务局的主官,见“侨工事务局”。

  • 士君子

    春秋战国时期对党正、卿大夫等的尊称。《礼记·乡饮酒义》: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郑玄注: “士,州长党正也; 君子,谓卿大夫士也。”

  • 公解府掾

    泛指官吏。公解府掾,即公署掾属。公解即公署、官府。府掾:官吏。解:通廨。

  • 户部提举管干官

    见“户部提举管勾官”。

  • 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官署名。简称淮西行院。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四月由山东行院改立,置司正阳(夹淮河东西二镇,东属安徽寿县,西属颍上),掌淮西戍军。十一年三月,改为淮西行省。八月,复降为行院。十二年七月罢,事归河南行

  • 翊卫府郎将

    官名。唐置,掌侍卫,正五品上。见《新唐书·百官四上·十六卫》。

  • 题补

    清朝吏部铨选制度。乃补授官员之方法。按官员铨选章制规定,凡应具题补授之官员出缺,某上司在应补或应升此缺人员中拣选,题请补用,称题补。

  • 大理寺卿

    官名。见“大理卿”。官名。秦有汉廷尉,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廷尉卿,北齐改称大理寺卿,为大理寺的长官。历代沿置。唐制大理寺卿为从三品,明清为正三品。详见“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