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顺天府尹

顺天府尹

官名。明清顺天府之主官。掌府事。明永乐十年(1412)设,一人,正三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一人,品秩、职掌一如明旧。


官名。明清两代建都北京,京师政区为顺天府,主官为顺天府尹,秩正三品,掌京府政令。明制府尹之下有丞、治中、通判、推官、儒学教授、训导、经历、照磨,辖大兴、宛平诸县。清制在府尹之外,顺治初特简大臣领府事,号为兼管府尹,由六部尚书、侍郎内选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定天府的辖境为二十四州县:京县二个,即大兴、宛平,近京州县二十二个。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罢兼尹。有丞、治中、通判、经历、照磨、司狱、崇文门分司副使;以上均为汉员。府学有教授、训导,满汉各一人。

猜你喜欢

  • 太子骑官备身正副都督

    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 第三清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与官品虽有联系,但不相同。《魏书·明亮传》:“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宣武帝) 延昌中 (512—515),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

  • 右监丞

    官名。明朝上林苑监置左、右各一人,正七品。因本监左、右监正,左、右监副不常置,故往往署职,掌监事。此外,明初,内府神宫监、尚宝监、内官监等宦官衙门也曾置,左、右各一人,正五品,后革。

  • 杂造织染局大使

    官名。元代于诸路总管府分设织染杂造二局,织染局置局使、副使各一人;杂造局置大使、副使各一人。明代并织染杂造为一局,隶于府、州。王圻《续文献通考》记其职掌为“典织造。凡钱币有常数,丝与练染之费,并给于府

  • 崇玄署

    官署名。隋朝鸿胪寺置,有令一员,文帝开皇三年(583)废鸿胪遂隶太常寺,十二年复隶鸿胪寺。唐朝改隶宗正寺,置令一员、丞一员,掌京都诸寺观名数与道士帐籍、斋醮之事; 两京度僧、尼、道士、女官,御史一人莅

  • 明阴阳灾异

    察举科目之一。实行于汉代,其时迷信阴阳术教,故常有举明习阴阳灾异者的诏令。如《汉书·元帝纪》记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六月下诏说:“盖闻安民之道,本由阴阳,间者阴阳错谬,风雨不时……。丞相、御史举天下

  • 内干

    官名。南朝宋置,中书省属吏,掌宣诏。见《宋书·何偃传》。

  • 兼殿中侍御史

    宋朝宪衔之一。参见“宪衔”。

  • 罢免官职。《左传·襄公三十年》:“废其舆尉。”《周礼·春官 ·内史》: “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三曰废”。

  • 閤门宣赞舍人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閤门通事舍人置,掌传宣赞谒之事,从七品。官名。宋置,属閤门司。初名閤门通事舍人,从閤门祗候中选取通识文字,善能宣赞者为之,天禧中去閤门二字,政和六年(公元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