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俄罗斯语

俄罗斯语

我国俄罗斯族使用的语言。简称“俄语”。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以及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等地,使用人口近万。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各共和国境内以及欧洲、大洋洲的一些地区,使用人口1.5亿以上,是国际上通用的语种之一。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类型上属于屈折语。和同语族的乌克兰语与白俄罗斯语非常接近。它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6个元音,元音有弱化现象;有36个辅音,多数辅音分清浊对立和软硬对立;词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在不同的词中可以落在不同的音节上。在语法方面,表达实词之间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词的语法形式和前置词;一种构形成分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名词、形容词、部分代词、数词有性、数、格的范畴,性分阳性、中性和阴性,格有6个,数分单数和复数;形容词要和被修饰的名词在性、数、格上保持一致;性质形容词有长尾和短尾两种形式以及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3个级别;动词有体、态、时、人称、形动词和副动词等范畴;有大量的前置词;语序比较灵活;限定成分可以位于中心词之前,也可以位于中心词之后,构成非一致定语。在词汇方面,形态构词法是最主要的构词方法,其中包括前缀构词法、后缀构词法、前后缀构词法、去缀法和复合法等;借词主要来自古斯拉夫语、突厥语、希腊语、英语、德语、法语等,中国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还有不少汉语借词。原苏联境内的俄语分南部方言、北部方言和中部土语群。中国的俄语属于南部方言。现行的俄罗斯文是一种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猜你喜欢

  • 纳文罗布森札木苏

    1639—?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青海人。清崇德三年(1638),席力图呼图克图一世希迪图噶卜楚圆寂后,被寻访确认为转世灵童,迎至席力图召坐床,为席力图呼

  • 喀尔喀车臣汗部车臣汗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塔奇勒噶图山接本部左翼中前旗界,南至阿尔图山接本部中末右旗界,北至哈喇莽赉山接本部右翼前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

  • 质孙宴

    质孙,蒙古语音译,又作只孙,义为“颜色”。《元史·舆服志》:“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元代内廷每有朝会、庆典(皇帝即位、上尊号、寿诞、册立皇后与太子等)、宗王来朝或岁时行幸等皆举行大宴,是时预宴者必穿戴

  • 五峰寺

    土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湟中胜地五峰山上,以其形状似人的五指而得名。距县城约15公里。创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乾隆(1736—1795)年间,修建亭台楼阁,方丈殿宇

  • 红彝

    见“聂苏泼”(1836页)。

  • 乌恩珠耶

    赫哲族旧时萨满教宗教仪式。赫哲语音译,“鹿神”之意。又称“萨满温给论”,意为“跳鹿神”、“跳路神”、“跳太平神”等。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每年农历二三月或七八月间以村为单位举行,也有其他

  • 芬问部

    契丹部落名。一作芬阿部。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八部之一。有人以为由※古八部时期之※郁羽陵(一作羽陵)部发展而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大贺氏

  • 兰州土知州

    元明纳西族土司。至元十二年(1275)立,隶丽江路。明洪武十六年(1383),授克罗(罗克)为知州(十七年实授)。《天下郡国利病书》:“兰州土官罗克,本州人,亦仕元为万户,至本朝洪武五中率众来归,以军

  • 比图六味泉

    位于内蒙古巴林旗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北。“比图”蒙古语意为“密林”。林中有泉,方圆15米,池里有6个泉眼,每个泉眼喷出不同味道的水,有苦、辣、酸、甜、涩、咸6味,神密奇妙。传说清同治年间,达利喇嘛到此,见

  • 宁城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由该县县长、蒙古族吴椿令主编。1935年2月组织本县人员编纂。主要内容:县沿革、行政、区划、机构、城镇、风俗、户口、财政、金融、司法、教育、卫生、交通、农业、林业、商业、社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