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部帅

八部帅

北魏初期官名。天兴元年(398)八月,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各置一帅以监之,统称“八部帅”(《资治通鉴》作“八部师”)为武秩。由宗室八姓子孙担任。诸帅分领军队,驻扎在东起上谷军都关(居庸关),西至黄河,南起中山隘门塞(今山西灵丘县西南),北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的郊甸(亦称甸服)内,拱卫京师,并劝课农耕,量校收入,监督新民进行生产。明元帝拓跋嗣(409—423年在位)后渐废。

猜你喜欢

  • 伯牙兀惕

    即“伯岳吾”的复数。见(1090页)。

  • 达姤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达搯室韦。史称该部分布于古冻末河、那河流域,学界对此二河比定不一,今所在无定论,有四说:一说在嫩江下游以西今吉林省大安县至黑龙江省扎赉特旗地区;或认为应在今松花江下游以南、以东地

  • 马文禄

    ? —1873清末回民起义军首领。本名马四,又名马忠良。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原为甘州(今张掖)提督索文部下,嘉峪关外赤金地猎户长。同治四年(1865)春,领导肃州(今酒泉)回民起义。后率渭南

  • 千户制

    金元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原为女真部落联盟组织形式,无定制,金朝建立前一年(1114),阿骨打(金太祖)定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女真语“百”,“百夫长”之意),十谋克为一猛安(“千”,“千夫长”之意),后

  • 石峰堡起义

    见“田五起义”(563页)。

  • 晋阳城

    古地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为太原郡、太原国、太原府等治所。后史家往往直称为太原。位于今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跨汾河两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设防重镇。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战国初为赵国都

  • 昂仁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长沟”。亦称章阿布林、昂木仁、昂仁孜、傲不仁、傲布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雅鲁藏布江与多雄藏布之间,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设昂仁宗。1960年与桑桑和梅康沙两谿合并,

  • 九大臣

    唐代吐蕃职官名。又称“九政务大臣”。系对几种高级官吏的统称,音译为“切古”。又具体指吐蕃“掌管诸事的九大臣”。据《德乌佛教史》载,包括大、中、小三贡论;大、中、小三内相(即内务大臣);大、中、小三大平

  • 萨满教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曾流行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蒙古、达斡尔、土、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人中。亦有人将北美印第安人和

  • 弘合撒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刺儿”(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