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列雅

列雅

①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奴隶的总称。有※“阿比”、※“苏龙”等之分。 ②旧时等级名称。亦作列雅罗崩、阿罗革雅,珞巴语音译。“”意为“骨头”,“列雅”意为“黑”、“坏”、“低等”等。凡氏族成员被卖或被掳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及其子女均属。人身隶属蓄奴主。其人口在异氏族部落人口中只占少数。与博嘎尔部落的“涅巴”、阿帕塔尼部落的“穆拉”、义都部落的“厄波”内涵相同。属俗称的“低骨头”的主要等级,但在各氏族部落其整个等级内部均已分化。

猜你喜欢

  • 余氏宗谱

    又称合肥余氏宗谱。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最后一次为1930年修,1931年刊印。木刻本,共27卷,每卷1册,包括卷首上、下两卷,谱系25卷。今存卷首上,卷1至卷6、卷20至卷25。卷首重

  • 余角

    ?—1664清初畲族起义军首领,畲族,福建建宁人。康熙二年(1663),得知王铁佛在建宁结寨起兵抗清,进攻邵武,即号召畲民,并于茶仔畲结寨,起兵响应,抗击清军。次年,清兵围剿茶仔畲,寨破被捕,遭杀害,

  • 得白

    西藏珞巴族※苏龙部落对原始群的称谓。亦作叶白,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同一血缘群”。传说其为兄弟姊妹互婚的原始血缘集团。后出于婚媾关系,某一“得白”分裂为2个或6个的婚配集团,并各以某植物、动物和无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 松山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曾孙,晋王※甘麻剌子。至元三十年(1293),出镇云南,赐梁王印。元贞二年(1296),遣位下怯薛军(护卫军)镇压元江起事者。大德五年(1301),遣云南行省平章幢兀

  • 甲喇

    清代八旗组织中旗直辖单位的名称。满语音译,汉译参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固山(满语音译,“旗分”之意)下辖5甲喇,每甲喇下辖5牛录(汉译佐领)。随着八旗成员

  • 蒲甘入侵金齿

    元至元十四年(1277),缅甸蒲甘王朝以干崖傣族“帮助”元朝为借口,命大将释多罗伯率军5万,战象800只、马万匹,大举入侵干崖(今盈江)、南甸(今梁河),并企图攻占腾越(今腾冲)、永昌(今保山),进袭

  • 蛮僚

    ①中国古代对南方僚人的别称。时亦用以通称南方少数民族。参见“僚人”(2254页)。 ②畲族名称出现于史籍之前,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用此相称,如《云霄厅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

  • 岑瑛

    ?—1478明广西思恩州土官。壮族。岑氏家族世为土官,祖父岑坚明初任田州知府,父岑永昌为思恩州知州。永乐十八年(1420),承袭思恩州知州职。因其“有谋略、善治兵,从征蛮寇,屡有功”,于正统三年(14

  • 卡班巴伊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英雄。又称卡班巴依巴图鲁卡班拜,本名艾孜巴查尔。“卡班巴伊”,意谓“野公猪”,以示其像“野公猪”一样勇猛。又称“达拉波孜”,意“雪青马”,含有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瑕不掩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