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比

打比

壮族传统球类运动之一。亦称“打棍”。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参加者数人至十数人不等。秋收后在田间或广场上举行。事先准备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硬质木球和一根长约3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的扁平木棒,与一块高30厘米、宽20厘米、厚5厘米的扁平石块。人多可分组比赛,人少则实行单人循环赛。比赛规则及作法,因地略异。一般为:比赛开始时,依运动员号码按次序轮流上场,先将木棒摆在竖立的石板上,用右手把球高高抛起,待小球落到双眼水平时,用木棒的平面狠击小球,使之飞向广场,飞得越远越好;小球停止滚动处为距离点,由对方派一人拾球,就地描准石板掷回;如小球掷不到石板,或由石板的一侧飞过去,待小球停止滚动,即用击球的木棒,丈量从落地点到石板边缘的长度,如距离为10尺,即得10分;是时,上场运动员可将木棒的半截置于一个约10厘米深的地槽上,另半截着地,将小球放在着地木板的上端,用脚猛踏另一端,使小球高高抛起,然后迅速拿起木棒击球,再由距离点丈量,如得30尺,即可10+30得40分,并取得连续“打比”的权利,如第二次“打比”又得40分,即算80分,如此累胜累加分。但如果第一次击球就没击中,算得0分,并失去继续击球的权利;如虽然击中球,球也飞得较远,但对方从距离点掷球回来,击中石板,也算得0分,并失去继续击球的权利;如脚踏击球失误,前得10分有效,但失去连续“打比”的权利。循环轮流完一遍后,以分数高低排名次。这种体育比赛,可锻炼青少年的臂力和眼力,为壮族民间所广泛喜爱。

猜你喜欢

  • 临潭

    地名。旧称洮州。即今甘肃临潭县。位于甘南州东部。古为洮阳城,晋惠帝时置洮阳县,属狄道郡,后为诸羌所据。隋代于此置临洮郡。唐置临潭县,以河源九曲之地予吐蕃,作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吐蕃继而攻取河州、洮州,

  • 咩兀十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境。首领遇乜布。本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属部,因不堪虐待,谋投附宋朝。宋雍熙四年(987),李继迁令其部出兵会于无定河约攻宋朝银州,遇乜布以暗箭射李继迁。宋太宗闻知

  • 迪里哇

    独龙语音译,意为“协作”或“请大家帮忙搞生产”。云南贡山独龙族过去一种协作生产方式。傈僳、怒等民族也存在。其产生与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关,当一些个体家庭刚从集体分离出来后,因生产工具简陋,单独砍山烧荒仍有

  • 李荫祖

    1629—1664清朝大臣。字绳武。朝鲜族。李氏。陕西提督李思忠次子。汉军正黄旗人。初授户部员外郎,三迁兵部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直隶灾,奉命与尚书巴哈纳等治赈。寻授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

  • 都赖水

    西域古河名。见《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谷吉,西奔康居,在都赖水畔筑郅支城以居。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至此攻杀郅支。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塔拉斯河。《长春真

  • 突吕不也

    见“耶律突吕不”(1327页)。

  • 樊世

    ?—358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原为氐族豪帅。曾辅佐※苻健定关中,有大勋于苻氏,居功自傲。苻坚即位后,为特进、姑臧侯。前秦永兴二年(358),见王猛日益受苻坚重用,甚为不平,当众侮辱猛,被坚所杀。

  • 大行令

    见“大行”(76页)。

  • 参见“晌”(1867页)。

  • 通远铺

    元朝传送公文之邮驿急递铺的称谓之一。世祖至元九年(1272),采纳左补阙祖立福谏,以“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一度更名通远铺,后复名急递铺。参见“急递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