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拜都拉大寺

拜都拉大寺

伊犁清真寺名。又称买德里斯寺。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同治四年(1865)扩修。旧有房院1处34间,能容1500人作礼拜。附有经文学校和宗教法庭。此外尚有铺面30间,房屋31间,为伊犁地区维吾尔族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猜你喜欢

  • 祭卡吉得玛

    旧时蒙古族的祭祀活动。即对所谓“驱邪除恶”的护法女神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初十祭祀,祭时将卡吉得玛与她的男伴德木其格拥抱的裸体双身像,俗称欢喜佛像,大的有8尺高,小的有2

  • 土州判官

    官名。州判官为知州行政助理,分掌粮粟、屯田、水利、巡捕、牧马等事,秩从七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令其谨守疆土,附辑土民,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颁给铜印、敕书,赐冠带,

  • 新疆文化协会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社团组织。1939年4月7日(一作8日)建于迪化(今乌鲁木齐)。茅盾为会长兼艺术部长,张仲实为副会长兼编译部长。主要宗旨是推进抗战文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完成中华民族之自由解放,为新中

  • 伊彻满洲

    清代满族两大部分之一的别称。又称新满洲。清代满族分为“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两种。“佛”满语意为“旧”;“伊彻”意为“新”,指新编入八旗者。与佛满洲有诸多区别:佛满洲随努尔哈赤、皇太极起兵,编旗较早,

  • 芦笙舞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 沙剌

    撒拉族史称。参见“撒拉族”(2493页)。

  • 车凌多岳特

    ?—177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台吉敦多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郭多里巴勒噶逊督运粮赴军,以功赉币。雍正元年(1723),与同部

  • 哥疾宁王朝

    见“伽色尼”(1098页)。

  • 甘露点滴

    书名。藏文名《都德泽梯格巴》。蒙古医学著作。青海蒙古族益西班觉于18世纪用藏文写成,全书74叶,木刻本。书中重点论述临诊各种疾病的治疗,对6大基本病症的理论有所补充。此外还介绍了如何使用腹泄剂等7种疗

  • 别里古台

    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别里古带、别勒古台、孛鲁古台、伯勒格德依。孛儿只斤氏。※也速该庶子,※成吉思汗异母弟。勇力多智谋。幼年全家屡遭泰赤乌部、蔑儿乞部凌辱追逼,生母为蔑儿乞人所掠,后得克烈部、札只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