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

海都

①古代蒙古部首领。孛儿只斤氏。合赤曲鲁克之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幼时,因自家草场被札刺儿部人破坏,发生冲突,阖家遇难,牲畜、财物被掠,本人被藏匿,幸免于难。被入赘巴儿忽部的叔父纳臣营救至巴儿忽真谷(今巴尔古津河流域)。及长,被推举为部长。为报父祖之仇,率兵攻破札剌儿部,掠其民为奴,势力渐盛,附近各部相继归服,逐渐形成为强部之一,为后来蒙古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是,札刺儿部民世代为其后裔的奴仆,一直“被遗留给了成吉思汗”(《史集》卷1第2分册)。有3子:拜姓忽儿、察剌孩领忽、抄真斡儿帖该。②(1235?—1301)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合失子。父卒,嗣领其众。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宪宗二年(1252),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中统初,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仍谋求自立为汗,拒绝忽必烈征召,雄据西北,结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后王,扩展势力。三年,忽必烈虽以蔡州为其分地,按年赏赐,仍难拢其心。与忽必烈所封察合台汗八剌争战,继而约和,并于六年助兵攻伊儿汗阿八哈。后扶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联兵扰天山南北各地,连年与元军争战。二十四年,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迅速被平定,未竟。二十六年,复进逼蒙古旧都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汗亲征,始遁。后屡犯边,与镇守西北的皇孙甘麻剌、铁穆耳军作战,终忽必烈一朝战事未断。成宗大德元年(1297),为元将床兀儿败于八邻。四年,又为海山(武宗)败于阔别列。五年(1301),与笃哇纠合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后王40人再犯和林,兵败和林北迭怯里吉及合剌合塔,不得志,退军,不久病死。

猜你喜欢

  • 得射

    藏语音译,意为“队伍”,俗称“百姓”。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分别依附于土司和寺庙。向各自的属主领种份地,纳粮当差。世代束缚在份地上。乏嗣者,其份地和财产由近亲继承,或由土司派人接

  • 班洪部落

    指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寨头人的辖区。系当地一种流行称谓,不是科学定义的部落。班洪寨原属南板管辖,后在胡姓头人领导下先后征服南板、富贡、焦山、老厂等势力较强的大寨,邻近各寨也相继归附,到解放前夕共辖77寨1

  • 乌思罗

    即“乌斯多”(337页)。

  • 撒米

    见“撒尼泼”(2492页)。

  • 耶迷只

    见“也喜部”(141页)。

  • 窟哥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窟哥。出自大贺氏族。贞观十八年(644)七月,率兵助唐太宗攻讨高丽,师还,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受太宗封左武卫将军。二十二年(648)十一月,诸部咸请归唐,唐置松漠都督府,改

  • 幏布

    秦代南郡诸少数民族所织的一种土布,用以交纳赋税,因称幏布。秦惠文王(前338—前311年在位)时,定其民户岁纳8丈2尺。汉袭秦制,仍令其民以此纳赋。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

  • 叶白

    拉祜语音译,意为“分家”。解放前云南耿马县福荣地区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中已婚女儿提出与其丈夫从大家庭中分出独过的一种形式。十分简单,只须已婚女儿的父母同意,女儿与其丈夫便可另建居屋和土灶,带走属于自己的

  • 衮德依

    ?—1791清代武官。索伦人。姓都拉尔氏。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赐号吉尔孔额巴图鲁,官佐领。五十六年(1791),从征廓尔喀,在帕朗古战斗中阵亡,追赠云骑尉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