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石柳邓

石柳邓

1737—1797

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门,分土司财物。受白莲教反清斗争影响,于次年十二月联络湖南永绥(今花垣)苗民※石三保、乾州(今吉首)苗民※吴八月等,议定翌年正月十八日同时起义。提出“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的口号。事泄,提前于正月十三日在贵州大塘汛起义。围正大营、嗅脑营和松桃厅城。聚众万余,并进入四川秀山境内。惩治贪官豪绅。思南、印江及镇远48溪地方苗民纷起响应。嘉庆元年(1796),据险抗击云贵总督福康安与四川总督和琳所率两湖、两广及云、贵、川7省兵力的进攻。后遭新任清军统帅额勒登保军围攻,平陇、乾州失陷,退守石隆。十二月(1797年初),在一次战斗中,头部负伤,不幸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内馆

    清官署名。隶属理藩院。设于东安门外御河桥侧。为供内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之所。内设稽察内馆监督1人,由六部保送司官由理藩院引见充补,一年一换,另额设大吏4人、小吏8人,每年十月初至次年二月三十日,专门

  • 碉房

    藏族地区的住房。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地区。用石块或砖砌成约三四尺厚的墙,以木作柱,楼层间用木板相隔,平顶,一般为2层,富者有3—4层的,底层为牛马厩或仆人住处,二层以上住人,最高层为佛堂,房屋

  • 真寂寺

    俗称石窟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寺。位于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峡谷中。上京为契丹国都,亦是契丹民族发祥地。寺建于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现契丹原寺已湮,凿于桃石山下50米高处的石窟至令

  • 契个部

    奚族(又作库莫奚)部落名。为早期五部之一。最早见于《周书》。该书称:“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

  • 广西徭僮峒蛮考

    书名。广西历代少数民族资料汇编。12卷。清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福建闽县人,汉族)辑。系据正史、方志所辑历代有关广西少数民族活动的资料。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载于《古今图书集成·职方

  • 慢车土舍

    清代傣族土司。旧属临安府,在府西南140里。清顺治(1644—1661)间,元江傣、彝等族抗清,慢车土目刀冈随清军镇压,得授土舍世职。

  • 石皇玺

    1862—?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湖南永绥(今花垣)板塘寨人。又名板塘、石豹。被苗族人民誉为“歌圣”。自编诗歌,自造苗文(称为板塘苗文)记录之。并以此种苗文将中国古典名著《十三经》、《廿四史》中的故

  • 察哈台

    见“察合台”(2473页)。

  • 打儿汗台吉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 寸白军

    即“爨僰军”(25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