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蛮书

蛮书

书名。亦名《蛮志》、《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记》、《南蛮志》等。唐樊绰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绰在安南(交趾)经略使蔡袭部下作幕僚期间,鉴于南诏和唐朝关系重要,即对南诏情况作调查研究,后参考前人所著《云南记》、《开复西南夷事状》(均已佚)及《后汉书》等撰成。作于咸通四年(863)。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六崄、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南夷条教、南蛮疆界接连诸番夷国名十篇。对自唐朝进入云南交通途程,云南重要山脉河流,重要城镇,六诏和其他民族的概略,物产风尚及当时农业、手工业的概况,各族特别是南诏的生活习俗,南诏的一些特殊制度,军事训练和其毗连各国的大概情形,都有系统记录,尤详于南诏。为唐代云南历史、地理的重要专著,宋以后研究云南历史很重视此书。《新唐书·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考异》等多采用此书材料,李昉等在《太平御览》里所收《南夷志》(《蛮书》别名),是校勘今本的重要依据。原书明中叶以后已佚,清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方从《永乐大典》辑出,收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后版本颇多,近人向达著《<蛮书>校注)、赵吕甫著《<云南志>校释》、方国瑜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对著书年代、史料来源、版本等均有考说。

猜你喜欢

  • 慕容兆

    唐代吐谷浑王族。慕容氏。※慕容曦皓子。开元二十六年(738),父卒,嗣立,袭爵。至德三年(758)后,安乐等州为吐蕃所占据,吐谷浑部众被迫东迁,散在朔方、河东境。

  • 宣慰司司狱

    官名。明代在宣慰司内所置管监狱的小土官。以土兵头目充任。

  • 纳喇特岭

    清代新疆山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或作那喇特达巴罕。“达巴罕”,西蒙古语,“岭”之意。属天山山脉。今新疆新源县南那拉特山。

  • 考胡鲁

    单指兽皮手套。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一般以狍皮制作,半张狍皮即可,两天制成,套背绣花的需3天,能使用2年。其形式只有大姆指与其他四指分开。有的在手心处留有空口,以便打猎开

  • 沙·马合木·楚剌思编年史

    书 名。于※叶尔羌汗国的历史著作。沙·马合木·楚剌思撰。约1672—1676年成书。作者先世随※萨亦德汗进军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为叶尔羌汗国开国功臣,其父米儿咱·法齐勒为叶尔羌汗国之重要异密。生平

  • 叭竜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册封一些被其统治的民族头人的称谓。解放前傣族封建领主把受其统治的哈尼、布朗、拉祜等民族的地域划分为12个单位,称“火圈”(每个“火圈”包括几个或十数个自然村)。每

  • 通制条格

    书名。元法令类编。《大元通制》条格一纲的残存部分。现存22卷,凡646条,约占原条格一半强。包括户令、学令、选举、军防、仪制、衣服、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杂令、僧

  • 罗午

    见“罗武”(1415页)。

  • 父子连名制

    以子女名同父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发生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盛行于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之后。其时,父系家长从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出发,利用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优势地位,变※母女连名制为父子连名

  • 烧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元日条载:“男女一年梳头贮退发留梳函中,必待元日黄昏烧于门外”,是谓“烧发”。此俗可能从汉族传入。隋末孙思邈《千金方》有“正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