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十卷,后编二十卷。清于敏中等奉敕编,彭元瑞等奉敕续成。于敏中(1714-1778),字叔子,又字崇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著名目录学家。乾隆初年中进士,授编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户部侍郎兼军机太臣,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因其博学多才,通晓古今,颇为乾隆皇帝所赏识。乾隆十四年(1749),奉敕而编的《天禄琳琅书目》,系清宫昭仁殿藏书之目。“天禄琳琅”是对殿中藏书的赐名。该书十卷。卷一宋版经,卷二宋版史、子,卷三宋版集、金版史,卷四影宋抄,卷五元版经、史,卷六元版子、集,卷七明版经,卷八明版史,卷九明版子,卷十明版集,共收录图书四百二十九部。嘉庆三年(1798),彭元瑞等在此基础上续纂了后编二十卷,卷一宋版首部(御题);卷二、三宋版经;卷四宋版史;卷五宋版子;卷六、七宋版集;卷八影宋抄、辽版经、影辽抄经、金版子、元版经;卷九元版史;卷十元版子;卷十一元版集;卷十二、十三明版经;卷十四、十五明版史;卷十六、十七明版子;卷十八至二十明版集、明抄。其收录宋、金、元、明版图书六百六十三部。正续集共计著录善本书一千零九十二种。该书所著录的图书,在书名、函数、册数之下记内容、考证,再详记印记,最后记缺佚。解题简明扼要,说明其刻印年月、各藏家为之写的题识印记,详考其时代爵里,授受之源流。对于一书有两种版本,又都刻工精致,则二者并录;对于同一书同一版,但有两印,又都非常良好,则两种本子一并收录。该书目所著录的宋、金、元、明各代图书,以经、史、子、集分部,每部之下所收图书,按时代为次排列。这部官修善本书目,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撰善本书目者,莫不谨守其法焉”(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正编所载因嘉庆二年(1797)十月乾清宫火灾被焚,一部未存,后编之书亦有散失,该书仅以抄本传世。王先谦于北京得旧抄本,参考湘潭周氏之抄本,得诸家之本而刊行,得以流传。现存清光绪十年(1884)长沙王氏(先谦)刊本。

猜你喜欢

  • 新繁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郑方城、朱敦修等纂修。郑方城,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曾任新繁县知县。新繁县典籍于明末沦于灰烬,清初敕修通志,邑令缀拾旧闻,费三载之心血,蔚成志一部。《新繁县志》乾隆八年(1743)

  • 二知轩文存

    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定远人。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官四川按察使,两淮盐运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二知轩文存》。此集三十四卷,卷一至卷二有论六十二篇,卷

  • 山居新语

    四卷。元杨瑀撰。生卒年不详。杨瑀字元诚,杭州人。天历间,擢中瑞司典簿,后官至中奉大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书后有作者自序,称此书是其归老山中以后所作,故名《山居新语》。内容比较庞杂,凡朝廷典章制度、

  • 二十五等人图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全书首尾完整。总目之后分为二十五节,分别述解二十五等人。每节首先解释命名的含义,其次描述其人行状,很多地方使用了俚语,有的地方还用了古韵。全书无图,大致为中唐人氏所著。二十五等人为

  • 陈学士文钞

    一卷。清陈仪撰。陈仪(1670-1744),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祖陈帖以兄少司农协荫授官。父陈良瑛袭荫为京职。陈仪生而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同里前辈交口称之。康熙二十九年科乡试,屡蹶公车。康

  • 定海厅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史致驯修,陈重威、黄以周纂。史致驯,光绪初年知厅事。陈重威,武进人。黄以周字元同,举人,大挑二等。定海,为古翁山地,今称舟山,昔日为海疆要区。于宋明为昌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 玉双鱼

    见《飞花咏》。

  •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

    八卷。清袁仁林(生卒年不详)撰。袁仁林,字振千,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明代研究《周易参同契》的学者杨慎,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集注》。袁仁林认为《参同契

  • 倪文僖集

    三十二卷。明倪谦(?-1479)撰。倪谦,字克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编修。十四年(1449)出使朝鲜。景泰元年(1450)归国。后预修《寰宇通志》,进春坊大学士。天顺三

  • 左传补注

    ① 六卷。清惠栋(详见《周易述》)撰。此书是惠栋《九经古义》之一。惠栋认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颇多违误,“因刺取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祛俗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