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峰精舍自课文

九峰精舍自课文

二卷。清王棻(1829-1899)撰。王棻字子庄,号耘轩,浙江省黄岩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主九峰精舍及清献、文达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1898)赏加内阁中书衔。王棻论学不立门户,为文朴实,持论通明,援证详确。此书是王棻掌教九峰精舍时的自课之文。其中如“说六宗”,力主张髦“三昭三穆”之说,并增以四证:一考本经,二考群书,三考字义,四考礼义。认为古制天子有七庙,文祖以外,即是六宗。又如“辨七世之庙”,谓天子七庙,为唐虞及三代之通礼。《吕览》言“五世之庙,可以观怪”,对“万夫之长,可以生谋”言,“万夫之长”即诸侯,则《吕览》所言《商书》,必是汤为诸侯时之书,那么,《仪礼·丧服小记》所举“四庙”,即非常礼,且有错简。又如“解西伯既戡黎”,根据《汉书·地理志》,“黎”属商朝之冀州,非雍州牧伯所得而成。因此,《尚书·西伯戡黎》中的“西伯”非周文王而是周武王。又据《竹书纪年》载,帝辛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更可信“西伯”是周武王。此篇纠正了郑玄之注及回护郑注者之误。此书中也有刻意求新,不可置信之处,当明辨慎思。《九峰精舍自课文》有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葛庄诗钞

    十三卷。清刘廷玑(约1676年前后在世)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均不详。由荫生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其诗以陆游为宗。曾自记有人评其诗曰:“此亦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而未纯者”。亦自认为

  • 阅古随笔续

    二卷。明穆文熙(详见《七雄策纂》条)撰。此书杂采诸子之文,而又不著出处,只是于卷首总列其所采书目,体例殊谬。所录内容也皆为习见之语。首页题《正续阅古随笔》,而书中则题《阅古随笔续》,大概还有正集,未及

  • 周礼就班

    二卷。未题撰者姓名。此书就《周礼》经文,仿照历代正史诸志及通考的写法,和类书的体制,分门别类载录。上卷为《天文》、《地志》、《君后》、《官府》、《封建》、《朝聘》、《祭祀》、《礼乐》、《典籍》、《财用

  • 宣室志

    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生卒年不详。张读字圣用,又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他是张鷟的后裔,牛僧孺的外孙,十九岁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他

  • 伤寒论注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

  • 尚书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书以《尚书》解四书,其合者,如“及其使人也器之”,解为“无求备于一夫”;“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解为“检身如不及”;“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解为“惟刑之恤

  • 安乐集

    二卷。唐代释道绰(562-645)撰。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省太原)汶水人。十四岁出家入寺,用功尤为刻苦,学法尤为勤奋。对《大涅槃经》特别有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他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又从蒙

  • 妙远堂集

    四十卷。明马之骏(1588-1625)撰。马之骏,字仲良,河南新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妙选堂集》。是集凡四十卷。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万历年间,文体渐变,竟陵(今湖北天

  • 周易补疏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多所创见。其以王弼之学,虽尚空谈,而以六书通假来解经,尚未远于马郑诸家。此书系为订正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舛漏。颇能补孔氏正义之失,有参考价值。其自序称“弼或可由一隙贯通”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