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文字偏旁考

五经文字偏旁考

三卷。清蒋麟昌(一作骐昌,生卒年不详)撰。麟昌字云翔,一字静存,号莹溪,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官编修,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二岁。除本书外,还著有《菱溪遗草》。唐天宝中,诏令卫包把六经古文改更为楷书以便于习读,六经之文从此杂入俗体。宋元以来,诸经文字一仍唐本之旧,即使有所抵牾,也因诵习相传,不知讹谬。麟昌有感于此,编成本书。篆书以许氏为本,隶书即考之汉碑,楷书则以《玉篇》为准,而这三者又一概以《康熙字典》作为宗主,杂取《汗简》、《通志》、《六书》、《故六书正讹》、《六书准正》、《字通》各家之言,按语则附以己见。至于说以《康熙字典》为宗主,只不过是佯尊时王之制而已。书中如“气”字说:“气本云气之义,自隶讹作乞与之气,而别以‘氣’字代云‘气’字,又以与气相同之‘饩’,专作‘‘氣’字。今楷书相仍用之,虽难骤改,而此字本义不可不知也。”又“艸”字说:“‘艸’字篆隶相同,本百卉之义。今楷书‘草’,乃井栎实也,可染黑色,未知何时用作艸木之‘茻’,今楷书应从篆作‘艸’,俗作‘草’讹”。又“茻”字说:“‘茻’字篆相同,今楷书‘莽’字,《说文》解系尤善逐兔茻中,是与‘茻’字各有一义,俗竟作众字用之,非本义矣。楷书应作‘茻’,作‘莽’者非。”这些说法虽然很对,但气为云气,草为艸木,莽为茻茻,相沿已久,想要纠正,反而骇俗。本书有五百四十部,穷源溯流,颇多厘剔,对初学者实在大有裨益。有乾隆五十九年自刻本。

猜你喜欢

  • 古诗

    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以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

  • 山居新话

    见《山居新语》

  • 迪功集

    六卷。附《谈艺录》一卷。明徐祯卿(1497-1511)撰。徐祯卿字昌谷,一作昌国,江苏省吴县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与李梦阳等人

  • 嚏古集

    三卷。明陶汝鼐(详见《荣木堂文集》)撰。该集为乐府诗,卷首有自序,诗云:“寤言不寐,页言则嚏,安知古人无嚏乎哉。”意即思念古人。该集中主要选择汉朝以后史事中卓著者各赋诗一章,共有一百二十多首。题下先记

  • 教习堂条约

    一卷。清代徐乾学撰。徐乾学见《读礼通考》条。此书是作者任学堂教习时所作的“学规”,主要内容是要求封建士子认真研读经史等书,以“明诸心,知所往”,最后“籍身朝庭,为国效命”。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

  • 丁戊笔记

    二卷。清陈宗起撰。陈宗起生平事迹详见《周礼车服志》。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地理典籍及杂事、音韵、训诂等。所考皆有依据,实事求是,不杂浮语。以《战国策》为蒯通所撰,可备一家之说。《汉书·食货志》“天下大氐无虑

  • 来复堂集

    二十五卷。明曾维纶(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曾维纶字惇吾,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此集二十五卷,前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洪宪序,称

  • 尚书客难

    四卷。清龚元玠撰。龚元玠字鸣玉,号畏斋,南昌(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官铜仁知县。著有《十三经客难》等书。此书为《十三经客难》之一,正文分三卷,又有卷首一卷,合计四卷。此书主旨在于辨析《古文尚书》

  • 张子和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

  • 稼村类稿

    三十卷。元王义山(1214-1287)撰。义山字元高,平城(今属江西)人。官至提举江西学事。因其书房曰“稼村”,故以名集。此集共三十卷。分类编次。其中,卷一至卷三为各体诗,卷四至卷六为序,卷七至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