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雅音

博雅音

十卷。隋曹宪音释。曹宪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仕隋为秘书学士,聚徒教授凡数百人,公卿多从之游。精小学,曾奉炀帝命与人同撰《桂苑珠丛》,以规定文字。又注《广雅》并为音解,学者推其该洽。贞观中拜朝散大夫。自著《文字指归》四卷、《尔雅音义》三卷。著作仅《博雅音》传世,余皆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文字指归》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避炀帝讳,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并称,实一书也。”张揖原本《广雅》仅只三卷,后传写析其篇目而成四卷,曹宪随文附注之本更析为十卷。宋晁、陈书目及《文献通考》皆止载《博雅》十卷,是宋时无注本已亡佚不传,止有曹宪音释之《博雅》传世。曹宪音释附于相应正文之下,至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方将曹宪音释析出,作为附录,置于《广雅疏证》刊本卷尾。1983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仍家刻本之旧,置《博雅音》于卷尾,凡十卷。《博雅音》主要为依字注音;间或说明字体,如“,门悼反,冒字也,必无有字边;从毛,吐外反,形声”;亦略有诠解,如“大予,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广雅疏证》所附《博雅音》曾经王念孙校勘,校语与曹宪音释以圈隔开,甚为清晰,如“亢,乎郎。各本乎讹作呼,今订正。《广雅》训亢为极,则当音口浪反。”核其全书所校,即就附于《广雅》之音,审悉某为雅文误入音内、某为音字误入正文、某为讹字、某为改字、某为脱文、某为改音、某为此字之音误属于彼字、某为校记之语误羼入本文,为之逐条注明。更考知曹所据《广雅》之本即有误字,曹氏就误字注音,遂并纠其失,为之厘定。王氏辨析之精、考定之核,学者评价极高,以为乃千古不刊之作也。

猜你喜欢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天禄识余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是书乃高氏官至礼部侍郎时,广览皇室藏书,杂采宋、明两代儒学,编辑缀撰而成。杭世骏《道古堂集》有此书跋称:“今观其书,……迹其所证引辩说,大半皆袭前人之旧。一二

  •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

  • 词史

    不分卷。刘毓盘撰。刘毓盘生平籍里均未详,著有《噙椒词》。本编论历代词学变迁史迹,本为教授大学之用。其第一章论词之初起于诗与乐府之分,第二章论隋唐人词以温庭筠为宗,第三章论五代人词以西蜀南唐为盛,第四章

  • 古诗纪

    一百五十六卷。明冯惟讷(?-1572)撰。冯惟讷字汝言,号少州。山东临朐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江西左布政使,所举多为民便。惟讷与兄惟健、弟惟敏,皆以诗文名齐鲁间。有《风雅广逸》、《楚词旁

  • 景行录

    一卷。旧题元史弼(1233-1318)编。史弼字君佐,自号紫微老人,蠡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初侍世祖忽必烈,授管军总管,后历任扬州路达鲁花赤、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右丞、平章政事等

  • 梦虹奏议

    二卷。明邓显麒撰。邓显麟,字文瑞,号梦虹,奉新(即今江西奉新县)人。正德进士,授行人司副。当时诸臣上疏谏武宗南巡,疏稿即由邓显麒所拟,邓因此而遭廷杖,谪为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年擢为监察御史。《梦虹奏议》

  •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约1173年前后在世)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

  • 无锡顾讷盦所著书

    八种,十二卷。清顾鸣凤撰。顾鸣凤字意诚,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诸生,曾官湖州南浔巡检、吉安典史等。其著作多有论西欧诸事及议国内历代矿税、西北边防等,可知有新派思想,如《泰西人物志》一卷。《武陵著作

  • 云合奇踪

    见《皇明开运英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