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友斋丛说

四友斋丛说

三十八卷。明何良俊(?-1573)撰。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溟,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与其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以“二陆”比之。何良俊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所藏书四万卷,一一涉猎。在海上筑有清森阁,藏有名画百签,古法帖彝鼎数十种,后以岁贡生入国学,因有俊才,特授南京翰林院孔目,与赵贞吉、王维桢等相处甚欢。不久称疾归。著有《何氏语林》、《何翰林集》、《四友斋丛说》等。此书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书、画、求志、崇训、尊生、娱老、正俗、考文、词曲十六类,又附有续史一类,共计十七类。杂引旧闻,并加以论断,有考证和评论,对明代史实、地方掌故与士大夫的轶闻多有记录。一般说来,其考证较平常,而议论多可取。如谓《史记·游侠传》序论为司马迁愤激之言,并非庄语;其文章之抑扬出入,富于变幻,不是《汉书·游侠传序》所能相比(“史”一),确属公允之评。又谓明成祖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不用汉儒之说,专重程朱传注,学者但据以略加敷演,凑成八股,便取科第(“经”三),也颇为切中时弊之论。其记南京各衙门摆酒宴客的陋习(“史”八)、正德十年以后松江征收钱粮的情况(“史”九)、记隆庆时纂修实录的草率(“史”四)、松江人民以歌谣联语对府县官的讽刺(“杂记”)等等,均能表现明代的政治面貌。其记考功郎中寄耳目于皂隶,纵之为恶,尤为痛切:“南京考察,考功郎中或有寄耳目于皂隶者,故其人狞恶之甚。纵考功不以之为耳目,然此辈皆积年狡猾之人,好生唇吻,群类又多,转相传播,其言易售。故各衙长官但能打皂隶,则为有风力者矣。然数十年来无一人也。”(“史”八)由此可见明末政治的腐败。此外,如记文征明拒绝为权贵作画,唐伯虎佯狂以摆脱朱宸濠的羁绊,马中锡有所感而撰《中山狼传》等轶闻,也有助于研究文史。只是书中的经、史、子诸门,多摘抄经传子书的原文,不加评述,显得毫无意义。另外何良俊对海瑞令东南豪绅退田一事,表示反对,认为非善政(“史”九),则反映出当时一般封建士大夫维护大地主利益的立场。此书初本三十卷,刻于隆庆三年;续撰八卷,合为三十八卷,重刻于万历七年。以前常见的是《纪录汇编》的六卷摘钞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足本。另有《四友斋丛说摘抄》七卷,有《纪录汇编》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据此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另有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知远录

    七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在《与犹堂集》中,为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七卷。本书大旨在于谈读《尚书》之法。丁氏认为,读《尚书》必先明训诂,训诂明而字义通,字义通而句可解,句解而后章可析,章析而后全篇之大义可见,

  • 周易恒解

    六卷。清刘沅撰。刘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举人。曾官湖北天门县知县,国子监典簿。后隐居著书。其父于易学很有研究,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实天启圣人以明道化,不仅在数术也”,

  • 陈安甫小草

    不分卷。明陈尧德(生卒年不详)著。陈尧德,字安甫,江苏吴县人。据集前万历(1613)癸丑自序,作者不事科举,先卖布贩缯,后卖菜糊口,自称卖菜佣。此诗集写眼前之景、身边之物、送别之情,多有新意,不乏清丽

  • 说文新附考

    共七卷(《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系为考辨“大徐本”新附、新补字而作。钮氏认为附者不当附,补者不当补。钱大昕叙曰:“《说文》所以仅存者,实赖徐氏昆弟刊校

  • 胡氏书画考三种

    八卷。清胡敬(生卒年不详)撰。胡敬字以庄,号书农,仁和(今属杭州市)人,官翰林院编修。《胡敬书画考》收编胡敬所撰之《南薰殿图像考》二卷、《国朝画院录》二卷、《西清札记》四卷,共三种八卷。胡敬曾参加编纂

  • 读史兵略续编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 渊鉴类函

    四百五十卷。清张英(1637-1708)、王士祯(1634-1711)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而成。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官累迁礼部尚书,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先后历任国史《一统志》、

  • 藏山阁存稿

    十九卷。钱澄之(1612-1693)著。钱澄之本名秉镫,字幼光,更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以诋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荐于京师。入清后,杜门课耕,自号田间老人,有《田间集》。是集凡十九卷,有

  • 乐府英华

    一卷。清顾有孝(1619-1689)编。顾有孝详见《江左三大家诗抄》条。此集为乐府诗选。前有作者自序,称自汉到唐乐府有数十家,而最有影响的如郭茂倩之《乐府诗集》、左克明之《乐府》、吴兢之《乐府题要解》

  • 至言

    一卷。汉贾山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贾山颖川人,勤学苦读,泛览群书,初为颖阴侯灌婴给事。孝文帝时,上书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后文帝除铸钱令,贾山又上书谏之,复禁铸钱(《汉书》有传)